欢迎来到中国广播资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陆] [注册]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 关于赛立信
热门电台:

中国之声 西湖之声 广东珠江经济台 电台经济之声

 
 
 
  首 页 广播资讯 收听市场 数据发布 广播广告 电台频率 论 坛 在线收听 客户中心  
最新动态: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创新创意竞演大赛”的...  [2019-08-05]
当前位置: 他山之石
广播人会失业吗?
发布日期: 2016-11-14
作者:王浩洁
来源:V传媒

    在北京秋风和雾霾交替的十月,《京华时报》停刊了。一时传统媒体物伤其类,唏嘘怅然。一些媒
体人在公号文里“规劝”新闻传播类毕业生不要再选择传统媒体,因为自身岗位尚且难保,何况新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似乎人人自危,很多人都在心里问:我们真的会失业吗?

    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技术的发展让机器逐步替代了人工,这是传统媒体人面临“失业”重
要原因之一。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可以把传统媒体内容制作的工作分为三类:理论上已经可以被机器完
全取代的、正在逐步被机器取代的,不可能被机器取代的。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实践当中可能还没有任何一项工作已经被机器完全取代。但实际上有很多工作
理论上机器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最典型的是新闻快讯。2014年3月18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其网络
上发布了加州小地震的消息,是最快在网站报道该消息的媒体。但稿子不是记者写的,而是出自机器人
之手,从写作到发布,机器人仅用时三分钟。此后,国外金融和体育领域的快讯类新闻多数出自于机器
之手。事实上,目前的市面上的写稿机器人有超过3亿模板可以供不同的新闻使用,在一些突发性事件
当中,可以瞬间反应,并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产生标准化的快讯。对于广播媒体而言,传统的路
况信息也受到了来自机器的冲击。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地图类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而精准的拥堵
情况和更加智能的路线规划建议。随着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不断壮大,连以往由政府部门通过广播等传统
媒体独家发布的道路管制信息,也流向了新媒体平台。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媒体内容生产中,
完全标准化、格式化的工作和极其个性化的服务都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强项。前者可以由定制化的程序完
成,后者则因为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性质无法改变而不得不让位于新的渠道。

    正在逐步被机器取代的工作往往反而被我们忽略。以新闻编排为例,当“今日头条”用算法取代人
工来进行新闻编排时,内容编排这项业务就受到了机器的挑战。大数据尤其是针对单个用户的全维度精
准数据为“今日头条”们提供了受众偏好的坐标值。这样的坐标值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不管是数据本身,
还是产生数据的过程,都是极其陌生的。对于广播而言,音乐榜单类节目成为一个正在走向衰落的节目
形态。音乐类垂直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是音频内容领域最早进入受众视野的互联网产品。从早年单机版用
户下载歌曲、自定义播放顺序,到如今完全的标签化、自定义、互定义榜单的呈现形式,用户可以通过
音乐类应用实现几乎所有过去广播电视音乐类节目的编排。另一类逐渐被机器取代的工作可能更为隐秘。
主持人的声音特质是传统广播媒体的一大财富,甚至是不可复制的财富。不乏有主持人只凭极其有辨
识度的声音就风靡市场。因为独特,所以拥有价值。美国垂直类威客网站Voicebunny是一个专业的声音
销售平台。2015年该网站已有10万个声音在线提供服务,并提供50多种语言的声音服务,包括广告配音、
语音说明录制等。部分提供声音的配音演员能够通过该网站获得每录制750个单词200美金的酬劳。而
与此同时,TTS语音合成技术正在悄然侵占“独特声音”的市场。TTS是Text To Speech的缩写,即“从
文本到语音”,是人机对话的一部分。它在内置芯片的支持之下,通过神经网络的设计,把文字智能地
转化为自然语音流。机器语音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生硬艰涩的听觉感受了,通过技术的改进,中文语音
合成的自然化程度已经较高。经典的案例是,被广大用户所熟悉的高德地图中林志玲和郭德纲的语音导
航,均是由机器合成。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在不断挑战人类自身的技能储备,所有能够被归纳出精细化
操作步骤的初级技能,都有可能被机器所学习、模仿乃至实践。另一些所谓天然拥有的技能,例如嗓音,
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单项能力,只要有市场需求,也迟早会被机器所取代。正如过往搬运工和现代搬
运叉车之间的替代一样。
                  
    那么到底什么是不能被机器取代的?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些案例当中。当机器人发出了快讯,各
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都发布了消息,受众从浅层次满足了对信息的获知需求。此时,观点成为了新
的战场。机器可以通过大数据推断用户正面、负面的情绪,但机器本身无法产生观点。过去,新闻评论
部是一个严肃媒体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在新媒体时代,这个部门不管是从舆论引导,还是从市场竞争角
度而言,都应该比以往更加重要。因为观点本身,才是完全由人生产、也只能由人生产的东西。当音乐
类应用占领用户移动端时,蜻蜓、喜马拉雅等音频聚合平台也同样成为市场宠儿。我们发现用户们除了
爱听音乐外,仍然会爱听主持人的串场、点评、交流等等。用户本可以选择更加贴和个人需求的音乐,
但却牺牲了这一项选择权,因为他们需要交流和情感。只有有主持人的音乐类节目,才有所谓的“对象
感”,才有情感的输出和反馈,才能形成传与受之间的羁绊。人的社交需求,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才
能完成,人与机器的情感交流,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也只能存在于科幻作品中。当高德利用科大讯飞的
技术完成对林志玲娃娃音的语音模拟时,高德向科大讯飞支付了不菲的项目费用。但由于声音辨识度如
此之高,林志玲的品牌价值需要高德为其支付几乎是项目费用一倍的版权费。传统媒体不乏好节目、好
作品、好创意,好品牌,但少有传统媒体能够将其充分变现。市场需要优质产品,也愿意为优质产品支
付相应的报酬,但在“多元化需求”从概念变成普遍存在的背景因素后,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让需求“看
到”优质供给?对优质内容产品的运营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完成的。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供给侧改革”。如果从人工智能发展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冲击这
一角度来看,内容产品供给侧过剩的根源是生产流程中可以被机器取代的工作没有用机器取代来降低成
本提高效率;不可被机器取代的部分没有进行资源倾斜和重点开发;最终导致高成本、低效能、弱竞争
的现状。

    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要认清所有辅助性的技术能力都是为了最终表达观点、传递情感、维系交流
而掌握的。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在人工智能替代的压力下,真正需要媒体人从“工作”向“创作”
转化。

    媒体人的报酬不再只是泛化的“劳动”所得,凝结在作品中的情感、智慧和创意在这个时代才有幸
开始真正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并将在未来逐渐放大成为最重要的部分。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方面识别、吸纳、培养、提高内容创作者的能力成为发展之基,另一方面,
对自身品牌和对内容产品的变现不管从实现社会效益还是实现经济效益而言,都成是当务之急。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
 
行业动态
·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
· “广播融媒大数据应用实践”高峰论坛 ...
· 吉林广播电视台考察团到赛立信访问交流...
· 赛立信媒介研究用户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 布局5G,广播靠什么弯道超车?...
· 赛立信与四川广播齐发力 决胜广播营销...
· 湖南交通频道抢占广播广告价值新高地...
· 全国广播年度盛会丨京东·2018上海...
权威发布
· 2019年04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9年03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9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7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友情链接 更多>>

广播网 赛立信研究集团 市场调查网 播音主持网 3SEE网  媒体刊例网 

返回首页  | 电台频率  | 在线收听  |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播资讯网-媒介调研行业专业网站,权威收听率数据发布,收听率调查,在线收听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电话:+86-20-22263200   邮件:
media@sm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