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他山之石 |
广播不会消亡 需在实践中不断寻找答案 |
|
发布日期: 2016-11-09 |
|
来源:央广网(北京)
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5日~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围绕着新的
传播时代“广播媒体创新发展”议题,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理论与学科建设、广播新型主流媒体的
传播影响力构建,内容模式创新 、广播运营转型、广播融媒体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等几个角度,展开高
质量的学术研讨。
广播不会消亡 需在实践中不断寻找答案
上世纪初,广播作为新兴媒体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电视的出现,宣告了另一种新兴媒体的诞生。
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媒体兴起,再次重新书写了传统媒体
与新兴媒体的内涵与外延。在这样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巨大变革洪流中,传统广播路在何方,成
为当代广播人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
对此,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表示,广电产品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能
够对用户人群的细分有精准的把握和识别,进而进行分析与更新,甚至适度前瞻与预测。要对自己提出
如下问题:这些产品是为什么人的?提供什么样的内容与服务才是他们最渴望的?这些产品可以为他们
创造什么价值?这些价值如何实现成功的传递与实现?如何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及时而准确地采集用户受
众的动态信息与数据?
胡占凡强调,未来的竞争态势,将会是内容、介质、样式、平台、渠道的全方位竞争。因为每一位
用户都是一个差异很大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社会属性,完全不同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人生轨迹、
教育背景,单一的以类别划分的广电媒体产品的供给方式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王求引用了英国桑德兰大学传播学教授安德鲁·克里塞尔
的观点:“广播不会消亡。广播这个老战士还将长久地活着!”那么,如何在媒介融合时代,让广播能
够更长久地活下去,并且能够活得更加精彩,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寻找答案。
面对广播的变革,王求谈到了三点思路可以为广播的创新与发展赢得更多空间。第一,从广播的特
性上看,其解放眼睛的伴随性特质尚未发挥到极致,其在伴随中提供服务的能力还有待继续提升,其在
提供服务中满足情感需求的功能还有待继续挖掘。广播在社会层面上的聚合力和在社会意义上的互通性,
都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广播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同时也是经营
性文化产业。从广播产业的角度来看,还有空间可以挖掘,应该积极探索搭建创新发展的平台。第三,
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关系。
王求说:“广播媒体可以借助新兴媒体的形式与模式,扩大受众规模,提升自身影响力,而这些其
实也都可以为广播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王求进行主旨演讲
海阳工作室的创始人、总监,金话筒奖获得者海阳从创立、运营海阳工作室的自身实例出发,深入
浅出地剖析了广播节目创新融合的重点、难点,结合大量案例与数据,基于实践层面与嘉宾交流、探讨
中国广播学术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论。他将海阳工作室的创新融合发展归纳为三个重要阶段,即——“
品牌初创期-广播”、“品牌成熟期-广播+全媒体”、“品牌发展期-广播+anything(无限可能)”,
阐述了从品牌的差异化建立,到全媒体的标准化融合,直至成为广播行业的标杆品牌的系列过程。
面对海阳工作室在广播领域的大放异彩,海阳表示:“海阳工作室追求极致产品的过程中,有三点
核心指导思想:一、极致的产品追求,二、即时的需求回应,三、敏捷的行动调整。”
不仅是海阳工作室,所有广播节目团队打造优质产品,开拓经营市场,需要的就是这种匠人追求极
致产品的心无旁骛。海阳工作室是中央台种下的一颗种子,如果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将为全国广播电
台走向市场融合创新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心。
海阳的发言获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发言结束后还有很多嘉宾表示“信息量太大,能不能再讲
一遍”。据了解,由北京大学等相关专业机构组织的一场大规模的关于海阳工作室运营模式的研究探讨
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筹备中,有望为广播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阳工作室创始人海阳发表演讲
与广播节目团队不同,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主任孙向彤则选择了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
少儿广播节目,来谈音频内容产品在新媒体时代的价值,即强场景、窄人群、聚服务。
孙向彤表示,广播节目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只要做到内容场景化、人群细分化、服务贴近化,
就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商业模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孙向彤说:“基于‘强场景、窄人群、聚服务’的原则,上海广播已经启动“短音频”战略,简单
来说,就是把目前传统节目中的精彩亮点抽取出来,进行精加工,成为3~5分钟左右的短音频,同时强
调产品品牌化、内容场景化、受众细分化,并为短音频打上适合互联网传播的‘标签’、‘分类’,实
现网络上的‘可搜索、可归类’,同时投放到阿基米德、微信、微博等各类网联网传播平台。我们希望
在明年可以达到每天500条以上的生产能力。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广播节目只有应用场景越明确、
节目内容越垂直、吸引人群越细分,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多的价值,某种意义上说,广播已经开
始走向‘窄’播,这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广播最大的改变,而我们也相信,广播在凤凰涅盘后的重生将
会更加精彩。”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主任孙向彤
另外,与会的其他各个嘉宾代表也分别对研讨会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文章原标题:让广播在融媒体时代更辉煌——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
|
|
[打印] |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