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专题热点 |
解密广播节目的创新之道 |
|
发布日期: 2016-08-11 |
|
来源:赛立信 整理
【编者按】媒体传播方式即受众信息接受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各种传播方式让人应接不暇,要想让
受众“情有独钟”某种信息通道,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随着品牌时代的来临,专业化改
革催生出众多各有特色的广播节目,如何准确定位、树立品牌,以“先声夺人”之势在同行中脱颖而
出,并与其他媒体争夺市场,是每个广播节目都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固步自封,
终将会被时代淘汰,所以,广播节目革新势在必行。
1互联网时代,广播节目究竟如何进行革新
首先,建立微信平台的时候,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抓住受众心理。而在制作
微信平台的时候最好有专人专管,每天都要有新的内容补充,用不断的新鲜事物刺激受众。
其次,通过在社区论坛举办评比、调查等活动形成听众群落,坚持在周期性的、大型的主题活动
或者是对频率节目有建设意义的活动中让粉丝使用论坛参与,让粉丝发现论坛其他功能,并在论坛内
的其他主题回复跟帖,形成论坛之家,让粉丝与节目共同成长。
同时,举办线下活动一直是广播与听众互动的工具,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本地生活、娱
乐、服务等内容,通过本土化活动树立区域品牌影响力。也可邀请各商家助力,为举办活动提供物资
支持,为参与活动者提供福利,商家借广播平台提升品牌形象,广播频率通过接触获得更多广告客户。
——杜雯,《浅谈在互联网时代的广播节目革新》,摘自《今传媒》
2实例论证,广播节目创新创优的持续探索
举例《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这样的一档文化类节目,首先在形式上下功夫。节目采用的
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的“季播”方式。“‘季播’方式可以使各主题之间形成区隔,便于集中关注,保
持新鲜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副主任高岩介绍,各“季”之间留出的时间,也为
新媒体预热和互动留出了空间。其次,节目的新媒体创新传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预热和同步传播。
在预热阶段,历史故事、互动话题、有奖征集、秒拍,种种创新方式“齐上阵”。而在同步传播阶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旗下的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齐发力”,通过对节目作品进行再创
作,实现二次传播效果。
敞开眼界,借智借脑,多媒联动,造势推介。以《燕赵传奇》为例,节目应该打破传统媒体内部
挖潜的局限,借助省内外成熟的编创力量和专家队伍,进行反复论证,超前谋划。并通过拓展传统广
播节目外延,利用新媒体,与听众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将相应的文化产品推
向学校、社区、旅游景点等更加广阔的市场,借此扩大传统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又从《东广微话题》这一节目上看,选题切入口小,接地气。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社会在快速
发展中的民生大背景,可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节目结构的“微”也颇具特色,既有网友观点
梳理,也有记者现场街访市民,有权威人士点评,最后再由主播加以提炼总结,引导阐述。此外,升
级版的新闻评论还体现在“互动”上。网友不仅可以边听节目边与主持人展开讨论,还可以与编辑讨
论,网友与网友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节目通过严格的三审制度保障节目中更是主动而为,引导舆论
的“可控”性,在堵的同时又有疏。
——张薇,《创新创优广播节目的融合密码》,摘自《光明日报》
3相互合作,立足自身,解密广播节目的创新之道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与挑战,作为广播行业的主力军,地方电台同样面临巨大变
革。而新形势下广播的发展离不开相互合作,如何正确地利用优势弥补不足,至关重要。
注重跨地域合作,立足自身条件,展示自我优势,抓住特色,通过与兄弟台、上级台进行多方位、
多层次的联系合作与交流互相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跟上发展步伐与节奏,建立网上实时在线收听和电台网上版块。
学会与电视媒体相互合作,可以借助电视的优势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来收听广播。推出数字电视
听广播的举措,满足受众随意性的心理需求,而做好联合工作,就是因势利导,乘势而为。
面对听众对节目内容产生更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频率专业化是广播顺应受众需要和产业运作
的必然选择,分众市场才是广播的出路。在广播节目内容的创新上,首先要对市场做好调研,然后对
节目进行定位,为不同的人群“开小灶”,从节目的实效性、实用性和贴近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烹调
出适合其口味的“菜肴”。
同时,多种形式地组织听众互动活动,这也是做专业化广播节目的一种表现手段,既拓展了收听
群体,也增加了无限商机。
在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的今天,媒体的内容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才是地方台广播节
目生存之本,而本土化就是地方广播节目的一个独特优势和制胜法宝。广播人要真正从受众要求出发,
在普通话的基础上研究地方语言,形成标准成为榜样,真正做到专业化,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台的
发展。
——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宋微,《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如何创新——地方电台通联工作
中的几点体会》
4转换思路,从受众思维看待广播节目的转型升级
从传统收音机,到车载收音机,再到现在的各类音频接收端,显而易见,收听渠道的变化正催生
着广播节目的转型升级。“伴随”“移动”“碎片”和“互动”,成为媒体圈的热频词汇。
经过受众市场和客户市场的考量,在目前的媒体格局下,节目碎片化架构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除
了它的伴随特性,还有它在新媒体平台的二次传播,同时它还非常容易转化为声音产品,实现市场的
营销推广。
当然,凡事有个度,节目并非一“碎”就灵,不能为了碎片化而把节目彻底粉碎,节目中小单元
的插件式播出也需要精品化制作。而且,碎片化设置对主持人驾驭节目、控制节奏的要求更高,并非
每一个时段、每一类节目都适合。在资讯类节目在碎片化操作时,尤其要注意每个片段必须设计亮点。
伴随着汽车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广播听众的构成已经慢慢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接受信息和
娱乐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受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过去的节目形态、节目内容都已经不能满足现
在广播听众的需求。广播要吸引听众,必须推陈出新,创新节目内容,提升包装的品位。
广播节目的转型,对节目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节目采编播合一,“单打独斗”局面正在
改变,广播制作团队应运而生。广播节目工作室中的团队运作,并非简单的分久必合,而是对广播人
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即能力要杂业务要专。对于地方电台来讲,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适用团队运作,
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编与播的强强联手,再加上精良的制作,最后才能呈现出一个精品。
——王钰萍、蔡靖佩,《用受众思维看广播节目转型升级》
5革新创优,从广播节目的“精”包装说起
俗话说的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如果再加上一句“广播要包装”,就很适时地为广播频
道打造形象、强化品牌指了一条明路。
广播节目包装主要有两大着力点,即版头的设计包装和主持语言的包装。
版头的设计包装有三个特点:在设计版头语言时,应站在听众的角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字意、
长度与配乐吻合,避免使用书面语和拗口语,语言创意突出“新”字。广播版头应该是音乐与语言
的完美结合体,所以节目版头的配乐必须与语言相符,其配乐设计突出“特”字。在版头制作过程中,
可以根据节目的需要适当使用音响效果,但一般来说,音效的使用好比锦上添花,不宜多用,而且
要使用得当,其效果要突出“奇”字。
主持语言包装上,广播主持人是通过自己的“外在”声音形象来传达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所
以,首先,要包装主持语言的外在形象。以传统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主持人有个性色彩的原声播音法
相结合才是最理想的播音法。而主持语言的内涵是主持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它直接决定着主持人的语
言水平,包括气质、思想、知识水平、道德观、审美观以及文化修养、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因此,
要包装主持语言的内涵。
在广播节目包装上,广播节目包装必须遵循统一、规范的原则,处理好频道风格与节目、主持人、
版头、宣传带等各个形象的关系,保持其一致性、稳定性、连贯性、协调性。其次,立足社会现实
和自身运行规律,根据当地听众的接收习惯和实际需求,制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包装。此外,广播人应
该开阔眼界,更新包装理念,增强创新意识,从而制作出个性化,有创意的精品包装,提高频道的核
心竞争力。同时,广播节目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公益意识。
总之,无论是广播节目包装的技术,还是广播节目包装的理念,都必须实行差异化策略,突出频
道个性,随着广播业的发展而发展。成熟的包装理念的形成和渗透,关乎一个频道的品牌形象和整体
经营,因此除了节目包装外,频道还要依靠平面广告、海报、路牌、路演、大型活动等推广方式,合
力打造频道形象,实现频道品牌立于不败之地。
——徐伟,《广播节目的“精”包装》
|
|
|
[打印] |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