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广播新闻扫描
多媒体时代,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与传统媒体报纸、电视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的角逐与较量中,弱势的广播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坚持走创新之路,并在具体的经营和运作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突出重围、摆脱困境。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对2006年的广播新闻节目作一次全景式的扫描,我们领略了广播媒体的这种品质和精神。
—、新闻直播——进一步挖掘广播媒体的功能优势
业界专家认为,传播有时效问题,也有时态问题。时效指新闻传播速度,指新闻发生的时间差;时态则是指传播内容的呈现方式,涉及新闻事实的状态,报道视觉的选取、视点的运行走向等等。一般说来,对已发生事实的报道应视为过去时报道,对刚刚发生、正在发展的事实的同步报道则列为进行时报道。进行时报道与新闻事实的发展变化同步进行,既能使新闻的时效性达到最大值,又能将听众引入现场,给予他们身临其境之感。进行时报道是电子媒体的专利,因为当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合理对接以后,直播化的播出方式使得进行时报道成为可能,而再新锐的平面媒体也只能关注已经发生的事实,做过去时报道。广播媒体操作简便,做进行时报道比电视更有优势。因此,以直播的方式报道刚刚发生、正在发展的新闻事实成了现代广播征服听众的“杀手锏”。
2006年,新闻直播是各级各类电台为听众精心烹制的信息大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除了在一些日常播出的新闻直播类节目《直播中国》、《新闻直播室》等传递刚刚发生、正在发展的新闻外,每遇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或节假日、纪念日还开辟专门时间以现场直播或特别直播节目形式传递新闻信息。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数据显示,《直播中国》与《新闻直播室》在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所有节目中的收听率排名分别是第七与第八,并且在新闻类节目中名列第二、第三,是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品牌新闻节目。
另外,像《天涯共此时——2006新年全球华语广播72小时大联播》、《激情世界杯》、《穿越青藏高原》以及《万里长歌》等节目都深受听众的喜爱和好评。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几个节目在听众中的满意度都在80%以上,受到了听众的高度赞赏。湖南电台交通广播还在全国广播界率先建立了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节目体系。使非常态节目常态化,通过新闻插播、现场直播、现场报道、现场连线以及特别节目等形式传递突发性新闻事件、重大新闻事件以及各种社会活动。5月17日,长沙市霞凝新港码头集装箱发生爆炸,该频率迅速介入,10分钟后便在节目中插播消息,接着步步推进,连续插播了10多篇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让听众了解了新闻事件的全过程。福建电台大型户外直播活动《情浓平和蜜柚甜》、新疆电台的《新疆移动2006高考大咨询现场直播》、重庆电台新闻广播的《直辖8年,我们风雨兼程》以及经济广播的《三峡宝典》特别直播节目也都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难能可贵的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直播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上的新闻信息的异地传递、同步收听,而是以满足听众收听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为终极追求并能充分凸显广播媒体的价值和魅力的信息传播活动。因此,许多节目可圈可点、颇具匠心。
1、全方位、立体化直播构筑广播新闻直播新模式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运营通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穿越青藏高原》为题进行了长达六个半小时的现场直播。该节目采取“打开门来做直播”的创新方式,并制定了“庄重大气,彰显特色,确保重点,生动活泼”的指导思想。在直播过程中,创造了“四大直播间直接对接,七地记者现场播报,全程视频同步播出”的立体传播模式。尤其是“移动直播”的首次运用,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列车直播间的主持人根据列车的进程,介绍车窗外的景色变化、到达地点、风土人情,同时根据相关内容,融进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并随时与北京直播间的嘉宾交流对话,无疑成了该节目的最大亮点。整个节目气势恢弘、和谐自然,充分体现了国家级电台驾驭新闻直播的实力。
2、多种元素搭配,新闻与文艺组合,最大限度发挥广播优势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策划制作了大型系列直播节目《万里长歌》节目,从8月下旬开始到十月下旬结束,沿着当年红军主力长征的路线,跨越10省区,利用《直播中国》双休日时间段,每周与听众一起踏寻红军足迹、感悟长征精神,见证沿途变迁、概览老区新貌。节目运用主持人现场主持、记者连线、现场采访、故事演播、资料播讲、诗词朗诵、主题片花、歌曲衬乐以及影视作品片段、各类音效、传统说书等手段,不仅色彩斑斓,对听觉形成强烈的冲击力与感染力,而且能够突破时空局限,为自身的快速转换提供了可能。《72小时大联播》既按照世界各地进入新年的先后顺序,逐一扫描迎接新年、庆祝新年的即时场面,突出新闻性、动态感,又强调欢乐轻松的节日气氛,每小时至少播出2—3首歌曲。在直播过程中,全球数十名人、明星纷纷参与节目,向全世界华人祝贺新年,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而且保持节目的张弛有度、快乐轻松。
3、强化互动,为听众充分介入新闻直播提供多种途径
《72小时大联播》推出多项互动内容,在直播过程中不断向全球华人征集新年心声和新年对联,为听众准备经典的华语歌曲供他们点播。同时邀请听众评选世界华人心目中最具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品牌,并配合年度新闻盘点,每个单元都设置一个互动主题供他们参与讨论。在互动方式上,该节目全面开通手机短信、IVR声讯电话、网站等互动工具。听众无论采用哪种互动方式都能够方便快捷地参与节目。而6月9日到7月10日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倾力打造的大型新闻互动直播节目《激情世界杯》(晚间版)在长达31天的时间里,每天一个议论话题,如“东道主究竟能走多远?”,“喜怒哀乐话教练”等,引导听众参与讨论。节目同时还针对无法看电视的出租车司机开设《的哥世界杯》栏目,通过短信平台与他们互动沟通。在此基础上,节目制作组还邀请社会各界的权威人士以球迷身份走进直播间,与听众进行直接地交流对话,探讨有关足球的问题。
二、携手联动——跨地区、跨媒体合作
近年来,媒体竞争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联合发展开始取代竞争,共赢替代了你死我活的悲壮。整合媒介资源,突破行政与地域的壁垒走跨地区、跨媒体合作之路已成为媒体实现优势互补,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学术界提出的“竞合传播”理论得到了传媒业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就广播界而言,北京音乐广播牵头成立的“中国音乐广播协作网”;交通广播合力打造的“全国交通广播网”以及中央电台都市之声牵头成立的“中国城市广播联盟”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也推动了长三角经济广播协作网和新闻广播协作网的诞生。《中国长三角》节目就是在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推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15家城市经济广播电台顺应广播媒体走联合之路的大背景下与听众见面的。2005年6月,《中国长三角》节目实现了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对接。从此,《全国经济联播》有了《中国长三角》的声音,这无疑扩大了《中国长三角》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006年6月,《中国长三角》节目研讨会在浙江嘉善举行。会议在对《中国长三角》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新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长三角15家广播电台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节目共创,多方共赢”之路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无独有偶,2006年还有更多广播新闻节目是通过跨地区、跨媒体携手联动合作完成的:
跨地区合作 《天涯共此时——2006新年全球华语广播72小时大联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携手全球二十余家华语广播机构在新年伊始奉献给广大听众的最好礼物。它不仅联合直播的机构最多,而且直播机构的地域分布也最广,遍布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四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该节目无论是合作规模、联合范围,还是协作的深入程度,均超过以往广播界的任何一次联合举动,开创了全球华语广播的先河。而全国“两会”期间,山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中部六省电台首次尝试跨地区合作,分别派出业务骨干,组成联合报道组,在北京设立“中部六省广播电台2006全国‘两会’直播室”,联手报道‘两会’。联合报道组以“立足中部,放眼全国”为理念,从3月5日到15日,共采制十一组节目,由各家电台分别在每天同一时间播出。此次合作得到中宣部的认可,认为是“‘两会’报道方式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为广播媒体跨地区合作、完成重大报道闯出一条新路”。由北京、深圳、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六家交通广播联合发起的“京珠高速六家交通大型采风活动”7月26号从深圳出发,8月4号到达北京。采风团沿途采访六家电台所在的城市,介绍京珠高速公路这条贯穿我国南北中轴线的交通、经济大动脉沿途的交通状况,物流特点,串起了六个城市不同交通格局的规划、特点和管理方法。
跨媒体合作 网络媒体因其快速直观、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成了广播媒体的最爱,所以2006年各级各地电台都往往把网络媒体作为重要的传播渠道用来传递广播新闻内容。在《72小时大联播》直播的过程中,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新浪全球网站和中国最大的广播网站——中国广播网同步转播,而且两家网站还于该直播活动新闻发布会当天推出了大联播的专题网页。围绕大联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全球华人2006新年心声征集、2006新年华语歌曲征集等,早在直播前一个月就正式启动。直播开始后,新浪网连续三天将直播链接和互动链接放置在显著位置,共收到网友评论五千条,位列当周新浪网网评排行榜第一,成为当周新浪网网民最热衷的评论话题。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搜狐网和中国广播网,开设了“中国之声《激情世界杯》网络社区”,中国之声世界杯足球赛报道的所有内容都在网络社区里进行同步传播。广大网民不仅可以在线同步收听节目,还可以同步参与节目互动;网络社区还为世界杯报道的每一位主持人、评论员开设与网民沟通的专区。世界杯期间,仅通过搜狐参与节目的网民就达3.2万人。“两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广播网则每天围绕一个主题联动播出,相互预告。驻会记者在进行广播报道的过程中同步推出音频直播、点播节目和图文并茂的网络版,不仅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且强化了宣传声势,扩大了社会影响。据统计,每天有1100万人次浏览中国广播网“两会”专题,有7000人次收听收看《中广演播厅》的视频、音频节目。
除网络媒体外,广播也积极寻求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在江苏省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由江苏电台牵头,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共同参与推出的《新春旋律——“两会”报道现场直播》特别节目,就被称为江苏新闻改革与创新的成功尝试。福建电台大型户外直播活动《情浓平和蜜柚甜》也是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完成的。2006年8月16日,北京电台城市管理广播的《城市零距离》节目和北京电视台《北京热线》节目联手,同步直播了《名人+广告=忽悠?》节目。广东电台的《民声热线》虽开办较晚,但由于坚持走创新之路,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从2006年6月13日起,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每周二中午的《民声热线》节目实行同步直播,这无疑进一步加强了该节目的社会影响力。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2006年全国无主调研数据显示,《民声热线》的收听率达到4.24%,在广东地区的收听率名列前茅,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
三、活动造势——借助新闻报道实现广播媒体的品牌推广
广播媒体“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先天性缺陷,决定了它与其他媒体同台竞争时总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然而,弱势媒体更需强势竞争,而强势竞争的关键应是品牌竞争。基于这一认识,2006年,各级各类电台在新闻节目的经营和运作过程中,除了用新闻直播方式进一步彰显广播的媒体优势以及通过跨地区、跨媒体的新闻联动来扩大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以外,还策划并开展了各类创意独特的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广播新闻的节目内容,而且有助于广播媒体的品牌促销与推广。
《激情世界杯》校园行 在世界杯足球赛前后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围绕这一重大体育赛事,先后举办了激情校园行、世界杯倒计时、冠军有奖竞猜、球迷经历征集、海选世界杯校园主持人等多项活动。尤其是“《激情世界杯》校园行”活动在世界杯足球赛开赛后的前十天,每天晚上20:40—23:30把直播间分别搬进十所大学校园,由中央台主持人和体育评论员携同文体明星,联袂校园主持人,共同主持世界杯足球赛比赛直播节目。
中俄友谊之旅 由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广电总局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承办的“中俄友谊之旅”大型跨境采访活动2006年7月25日从北京出发,9月4日在莫斯科圆满结束,中国与俄罗斯10家媒体记者在横跨亚欧大陆一万五千公里长途跋涉驾车采访中,访问了沿途28个城市。7家中国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发回新闻报道500多篇(条)、照片近千幅。全面客观地报道了中俄友好的历史与现实、今日俄罗斯的社会历史变迁,再现了俄罗斯优美的自然风光、博大的历史文化,传递了俄方各界与中国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愿望与信息。
感受新河南 2006年9月,由河南电台主办的“感受新河南”大型系列宣传活动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走进河南电台中国新闻奖名专栏《政府在线》“感受新河南——名家论坛”热线直播,对河南经济社会最新进步进行深入解读,为构建和谐中原出谋划策;邀请全国广播新闻名专栏记者到河南进行“感受新河南”采风活动,深入河南各地,领略魅力中原的崭新风采;并与中央知名媒体联动,开辟“感受新河南”专题报道,在《河南新闻》节目中开展“河南新亮点巡礼”系列报道,从各个侧面报道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最后举办了“感受新河南——今宵月更明”诗歌音乐会。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与广大群众互动,宣传了河南新成就,展示了河南新亮点。
陕西电台2006“和谐行动”、江西电台的“百村万户助农”活动、辽宁电台交通广播的“法律援助”活动、河南电台的“关爱在寒冬”活动、北京电台城市管理广播的2006“魅力社区”评选活动等等也都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这些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表明现代广播已不是仅仅局限于在演播室传播新闻,而是常常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在一个更加开放、更为广阔的平台上传播新闻了。这是传播理念的革新、新闻理念的进步。
创新是广播人乃至传媒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落实到行动中还需要足够的信心和能动力。然而,2006年的广播新闻确实让我们看到广播人创新的决心和勇气。用这种态度和精神去经营和运作广播节目,相信2007年的广播新闻一定会更加出彩。
(撰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申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