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民广播电台 张多奇/张渤
所谓类型化电台,就是针对特定市场和特定受众的需求而整体设计与运营的广播细化模式,这种模式植根于特定受众群体,并为特定受众所喜爱并接受。众所周知,受众的媒介偏好由众多因素决定,如:长期养成的媒介接触习惯、所处地域的文化心理、当地的媒介生态状况等等。但是作为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受众需求时须臾不能脱离其自身的经济基础这块“原始土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台的类型化改革迟早会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这也同时提醒我们,在推行频率类型化改革之前,必须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下的各项制约因素作用下评价类型化电台的发展空间。
1. 需求层次制约。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求是依照其生存状况逐层产生的,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逐步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美国的类型化电台之所以能够成熟运作几十年,这与美国的人口的“橄榄状”构成密不可分,即:中产阶层高度发达,生活相对富庶,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和相当的购买力,贫穷和极其富有的阶层都占少数。
就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东广新闻台能够在上海运作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上海人长期具备收听新闻的习惯,另一方面且尤为重要的是与上海地区正在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有密切联系。“主要商务区天气实况”、“路况报告”、“体坛特快”,这些内容的编排无不体现着高度专业化的资讯对中产阶级这一社会阶层的拉动。
而纵观我国整体的社会分层状况,东西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且地区内部也存在一定贫富差距。以笔者目前所在的西安地区为例,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从上图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中低收入阶层占到80%以上,主要表现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处于明显劣势、产业工人社会地位下降、社会贫富不均。而西安的这一社会分层状况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
当社会分层呈现出这样的不均衡状态时,它在媒介层面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媒介的大众化和“市民化”。因为当我们面对庞大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受众群体时,必须通过尽量通俗易懂、兼容并包的节目内容来满足这些“最广大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延续当前的运作模式,即:在根据职业、年龄等人口统计学指标进行适度细分的基础上,通过相对专业化、特色化的节目内容编排寻找契合节目定位的受众群体。倘若我们忽视了最广大受众所处的社会层次而一味关起门来推行类型化改革,则必然在起步阶段就已经造成了目标受众群体的萎缩,这对于地方台尤其是城市台来说,是缺乏经济理性的,必然导致受众和广告市场的双重流失。
2. 媒介管理体制的制约。在我国,电台的设立必须经过多部门多环节的审批程序,一旦设立,频率呼号、播出内容不得擅自更改。从中央台到省级台再到各地方台,在政府的规制下形成了媒介的“伞状竞争”模式,一级覆盖一级,下级不得超越上级,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首先,严格的行政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台活力,倘若进行类型化改革之后发现其市场定位不够精准,不可能即刻抽身退出,而必须通过复杂的行政环节实现艰难“转产”。其次,在传统的“三级办”模式的规制下,一些地方媒体根本不具备独立制作播出节目的条件,主要表现为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节目粗制滥造,导致频率资源的浪费和节目的低水平重复生产。
3. 频率资源稀缺。类型化电台生存的首要条件是频率资源和节目资源的最大化。而在传统的无线广播模式下,频率资源极度稀缺,尤其在收听效果较好的调频波段,能够容纳的电台数量相当有限。近些年,在一些省会城市,出现了省台与市台争相申报新频率的情况,通过跑马圈地的方式抢占频率资源。然而,不论频率资源最终以何种方式进行分配,屈指可数的十几套频率根本无法容纳经过细分的大量类型化电台。而只有当数字化广播时代真正到来,当频率资源不再成为技术方面的制约瓶颈,类型化电台才能从根本上获得来自技术层面的内部支持。
4. 民营传媒制作机构发育不健全且存在较高壁垒。美国的类型化电台之所以能够繁荣数十年,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民间节目制作市场的繁荣。仅在节目制作层面,美国目前有很多的节目制作公司或销售公司,如位于洛杉矶的杰出广播公司,生产100多档5种类型的广播节目,内容涵盖谈话、音乐、交通等,向全美数千家电台与世界各地数百家电台提供节目。②类型化电台只有在节目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其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我国民间节目市场的发展还亟待完善并且缺少来自官方的制度性支持。
5. 受众调查体系尚不科学、完善。美国有着许多专门为电台服务的传媒咨询公司,如阿比创(Arbitron)等,他们专门为广播业提供受众调查与市场研究方面的服务并提出开发新的节目类型的建议,而作为客户的广播业主则会根据商业价值与竞争状况来作出抉择。每年阿比创都会接触130~150万听众,并向4000多家电台和3500多家广告公司提供数据。而当电台认识到某种节目的市场价值后,往往也不会自己制作,而是委托节目制作公司去制作。③在我国,成熟的受众调查始于1996年,至今也不过十多年的时间。目前还存在样本选取不够规范、样本容量有限、调查方式不够科学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导致调查结果往往还不能全面反映受众的真实情况。而类型化电台的产生和发展须臾离不开成熟完备的受众调查市场,只有先了解受众的构成及偏好甚至对广告主的偏好详加研究,才能找到类型化电台运作的现实依据。
在媒介不断融合的今天,我们从频率类型化的角度来探讨广播产业的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阶层的变化必然导致受众分化,类型化电台也就成为广播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地区差异以及地区内部差异,在推行类型化之前,必须通过严格的受众调查对当地的经济基础、社会分层状况以及受众群体特点进行严密的社会学分析。倘若我们一味效仿西方的类型台模式而忽视本土的先天条件,则我们所探讨的“类型台”只能存在于“臆想”之中而脱离了广阔的受众土壤,此不可不先察而后效之。
参考文献:
胡正荣主编:《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编者注:本文曾获得2009年度节目主持人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因篇幅所限,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