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传媒
节选自《场景广播:声音本位下广播的“分众进化”》
生活场景中应处处有声音
可被开发的声音场景就是目标听众所处的无声或没有对听众有益的声音的环境。如若此时传来新的声音,便可以为听众营造新的环境氛围。从听众的认知角度出发,听众此时正处在听觉空闲的状态,因此听众具有收听声音的动机、情绪与需求。我们便可在这基础上创设场景广播。
场景广播要锁定社会活动中的活跃人群,他们对物质产品有着较强的消费能力,对精神生活有着丰富的需求。因此,除了车上场景以外,这些受众也拥有更丰富的生活场景、物联场景和情绪场景。我们应坚持用声音作为架构传播内容的主要手段,而不是让声音成为图像、视频等信号的辅助。
开发新媒体时代广播的补偿性潜能
保罗·莱文森提出新旧媒体关系的“补偿性理论”:人在媒体演化过程中进行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体都是一种补救性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媒体的功能补救和补偿。换言之,人类的技术将越来越完美。新媒体时代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突出的“补偿性潜能”集中表现在“场景广播”这一新理念。
1、生活场景广播
人们在散步、运动、健身、购物、做饭、洗澡、入睡时……在听觉空闲的任何一个生活场景,哪怕是极其有限的碎片化时间段——工作中的短暂休息和窗外眺望、等公交车的5分钟空闲、敷上护肤品或面膜的15分钟,都是收听广播声音的契机。24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工作,其它时间都可能需要广播伴随,尤其在移动状态和需要“省下”眼睛的状态,或是“边……边……”的状态下。
比如,等公交车时“无可奈何”的几分钟碎片时间,这时人们心情焦急,又出于安全考虑,眼睛要时刻环视四周,此时是无法同时开启去做一件相对完整或复杂的事情的。而此时,人们的耳朵是空闲的,手机中简便地设定几分钟,刚好可以有应景的声音充盈听觉。再如,贴上面膜后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有声音出现,并提醒用户适时取下面膜,这将是面膜场景下有益的广播融入。
2、物联场景广播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智能物联网系统已经被很多普通家庭所选择。广播也可以融入家居物联网环境。比如,水龙头、微波炉的开关可以触发广播,智能播放早间节目;油烟机可以触发广播播放娱乐节目;浴池花洒可以触发广播播放轻音乐……家居物联网成为了广播又一个重要的可融入平台。实现其所需要的前提要素已经渐渐齐备,移动设备、传感器、社交网络、定位系统这四者制造出许多数据,后台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反馈回来给移动设备、传感器、社交网络、定位系统或者其他的人与系统,以提供你当下所需要的“服务”。
3、情绪场景广播
在更加重视精神生活品质的时代,情绪场景更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人在失恋、失眠、生病、极端天气、压力大时……这些情景下人们的情感需求也不尽相同。听众需要不同情绪感受的声音内容以缓解压力、恢复心情。由于通过心跳速度等生理指标可以判断心情状况,那么通过穿戴设备的感应便可触发相应音频。
再比如,广播电台往往在整点、半点报时前后播报新闻、实用生活资讯等快节奏内容。但往往这时正是在听众上班打卡或开会等事项的时间节点上。如果在此前后,听众是通过车载广播或移动终端收听广播,很有可能是因为交通拥堵或其他特殊情况已经造成迟到,此时听众是焦急的。整点半点的快节奏播报在此时就显得不合时宜。如果打破思维惯性,将节目的播出轮盘旋转九十度,整点、半点前后的快节奏播报向一刻和三刻时间点旋转,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广播节目与听众在情绪上的对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