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议广播”系列之二
【编者按】“微时代”下的微博,已成为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公共空间。近一年来,通过新浪微博平台,赛立信黄学平以实名方式与全国各地广播业界及关心广播的博友们就广播媒体和广播市场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本刊特选摘部分精彩对话,推出“微博议广播”系列,以飨读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下所选摘的内容均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及赛立信公司的立场。
@赛立信黄学平:2011年美国的广播接触率达93%,而同期中国的广播接触率仅为59.8%。为何差距那么大?各位广播界朋友可否给出一些答案呢?
@媒体疯子:这个确实是个问题,我国广播事业几乎与最早的美国同时诞生(应该是晚晚两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慢在哪里?
@陆凌涛:广播的出路?好久没有如此有责任感的设问了!
@赛立信黄学平: 如果达到美国的广播接触率水平,中国将增加超过3亿听众,总听众规模有10亿 左右。
@张根清:中国还没到返璞归真的时候,大家还在为生活而奔忙,还没到享受生活的时候,汽车还是一种工具,而非生活。所以,车上生活太少。
@老不信:因为60%的时间被特定人群占用了,比如无痛人流,包皮美容。而这些连广电总局都不要听,怪谁呢?
@野夫MOUSSA:现在听广播的除了部分老人,大部分是开车的人吧。美国人车载电台是收听率高的关键吧。再说了,现在电台不卖药的有几个?就是央广也是天天帮着卖乌七八糟的原价19800现价1980的独家收藏品以及几乎成了好视力药贴的独家电台了。每次听到广告开始就按掉声音暂停。估计广告过了再打开。
@主持人亮子:我们用一分钟的假药把听众赶走。就需要十分钟好节目把听众请回来。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评价广播台是买药台。人家根本不愿意接触广播。触达率能不低吗!
@赛立信黄学平:视听众为用户,而非患者。
@2011绿草茵茵:回复@赛立信黄学平:广播不要把听众当患者,事业才会健康良性发展。
@转角踩到狗:我们这的广播每天在不孕不育好视力。
@广播报:卖药无所谓了,就是别卖萌,这比卖药更可恶。
@雨牛:好节目也不多了。
@古典的河流:做得千篇一律,像一个爹娘生出来的。现行体制下,不可能达到美国那样的数字。能上个10%已是不错了。
@-安臣anson:主要是实在听不到什么好节目,那么多年了还是那些形式,还有就是电台很多话都不能说。
@广播://@央广伍任:现在是频率资源枯竭,管理混乱无序,频率重复严重,定位及内容同质化严重,还未形成窄播话,广告市场没有充分发掘!
@赛立信黄学平:在中国的城市能清晰接收的频率通常不超过20个,而且只有新闻、交通、音乐、生活、文艺等几类,听众的选择很有限。
@法可佑:主要是木特色。
@曾克:分众市场才是广播的出路!有料无趣是广播的死穴,鼻孔朝天的傲慢一定会毁了广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笑,还是走别人的路让自己去笑,就是这个问题了!
@老茧1967:这个问题我10年前就分析过,中国广播还在世界广播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是管制阶段,广播的频率规划不合理,人们平均可收听的广播套数不足,言论不自由,新闻广播的发展受限,音乐广播的差异化不明显(其他广播都是耍流氓)。这十年广播的发展就两个原因:汽车保有量上升,类型化音乐广播的普及发展。
@DJ老重:美国多少家电台?负责人多少是官员?为什么我们的电台运营成本那么高?不要动辄拿美国数据来比,对不上号,人们太习惯从美国抄概念来中国贩,比如什么类型台,美国万家电台类型化才有可能,我们跟着起哄不过是炒概念的小贩到国内都叫专家了。
@810高航:地域性的媒介文化和媒介接触氛围很重要,和美英不同,中国受众整体缺少对广播的集体记忆和情感,也就很难谈及习惯的形成和媒体的忠诚。
@959谢勇:国家的大体制和单位的小机制造就了中国广播不温不火的如今。
@杨楚要回国:把电台都扔进市场里扑腾,谁会不绞尽脑汁地想听众想听什么,关键是危机感。
@赛立信黄学平回复@杨楚要回国:非完全市场化以及现行体制庇护下的广播很难有大突破。
@杨楚要回国:说到底还不是市场化程度问题。
@米克_Michael://@张盾:最近一直在听英国的古典1013,结合朋友的介绍,很受启发。听众的实际需求大于自娱自乐。了解,而不是仅凭借路演和眼球。而国内广播大部分还在卖药阶段挣扎。
@杨楚要回国:所以说,病根儿都知道。那既然体制不同,那是不是也不应当拿美国的统计跟中国现状做单纯做数字上的对比。体制的差异决定两者很难做质上的比较。因为两边的体系,思维方式,盈利模式等差别都是巨大的。
@沉默的大卫: 别光看数据。说说老美为什么喜欢广播?在什么情况下听?最喜欢听什么?美国广播市场的竞争态势如何?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孙志刚博士:在市场环境下操作的美国广播必须频繁地做实证性调查,了解自己的受众/听众,和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除了收视率/收听率之外,他们做相当数量的问卷调查,寻找态度/看法与行为的因果关系,和不断完善衡量方法。
@听风听雨黑天鹅:据了解,美国广播采编播人员与营销人员的比例是1:1,可见美国广播人是如何重视广播营销的。出现高达93%广播触达率也许美国广播重视营销的结果吧。
@赛立信黄学平:时下国内广播业界非常重视经营创收,但对于需要投入而不能立马带来收入的品牌营销,显然重视不够。
@可粉:感觉电台目前好像缺少对自身的宣传、营销,电视这第一大媒介也在公交、的士上设置移动电视提高普及率,现在,在公共交通设施,商业广场听到广播的几率越来越少,悲摧啊!
@赛立信黄学平:产品和营销均不可或缺。
@广播: 看了一下评论。顺便问一下:中国的广播接触率仅为59.8%这个数据源自何处?
@赛立信黄学平回复@广播:广播接触率数据源自赛立信2011年在国内50城市的调查数据汇总结果。
@广播:黄总多做些普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