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广播资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陆] [注册]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 关于赛立信
热门电台:

中国之声 西湖之声 广东珠江经济台 电台经济之声

 
 
 
  首 页 广播资讯 收听市场 数据发布 广播广告 电台频率 论 坛 在线收听 客户中心  
最新动态: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创新创意竞演大赛”的...  [2019-08-05]
当前位置: 广播正前方
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广播的发展态势
发布日期: 2012-11-22

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研究部 蔡奕璇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介融合的真正本质在于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的服务。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也在与时俱进,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报纸有了手机报和网络电子版;电视可以在网络上同步视频直播,也可以在播出后随时点播收看;就连广播这一传统媒体也不甘落后,积极地与互联网、手机结合,于是,网络广播和手机广播应运而生。

 

一、手机是现代传媒中媒介融合的良好平台,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媒介新宠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111月份,我国手机用户已达9.75亿户。相比2007年的5.40亿,在短短的4年中增长了将近一倍的手机用户,增长速度颇为惊人。在现代社会,第五媒体——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手机具有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应用灵活的特点,且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手机已经具备了大众传播功能,成为现代传媒中媒介融合的良好平台,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争先恐后地想与手机“攀亲带故” 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贴身移动、贴身跟随,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于是,手机上网、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图书、手机广播等以手机为载体的新业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姿态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手机广播产生的必然性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尤其是在大城市中,随处可见快速奔走,低头忙碌、不停移动的人群。现代人的生活是时刻运转的,信息传播也需要灵动起来以方便他们获取。报纸的瘦身化和手机化,不仅是为了美观好看和方便,更是有利于现代人在移动中翻阅;电视也不断地登陆交通工具、户外空间及通讯工具,移动星空卫视、楼宇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证明电视也在想方设法地“动起来”。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挑战,广播这一传统媒体也瞄准了手机媒体的移动性特点,积极寻求与手机捆绑,希望通过与手机的结合实现华丽转身,打破僵局,突出重围。于是,手机广播出现了,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生物,是广播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和媒介环境变迁的必然选择,也是广播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三、何谓手机广播及手机广播的特点

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手机收听广播。手机广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二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对广播电台来说,手机广播拓展了广播的新时空,增加了节目的外延。

作为一种崭新的移动性媒体,手机广播为广播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找到新的发展形式和发展空间,具有几下几个特点:

1、 打破传统广播的区域化限制

手机广播打破的地区的限制。传统的广播发射由于基站的限制,往往不能将同一套节目覆盖到全国,即使在不同省市落地,也是使用不同的调频和波段。而在手机上,可以通过网络的覆盖优势,将一套节目放在电信服务器上可以即时实现全国各个移动终端的同步接收。有研究表明:使用智能手机3G2GGPRS)可在全国收听到将近600套世界各地的实时广播节目,且音质优美、音量平稳、播放流畅,完全不受地域限制。

2、 贴身移动性,充分显示广播伴随性的特点

无论你在学习中、工作中、休息中,还是在路上、公车上、地铁上,拿着手机的人群随处可见,手机媒体的贴身性和移动性成为它备受瞩目的焦点。不管你是在上班途中还是在休息等候,只要有一部手机,通过无线上网,便有可能成为手机广播的受众,收听到来自手机广播电台最新的新闻报道、财经资讯、体育消息以及各种音乐、娱乐节目,并且可以走着听、坐着听、躺着听、靠着听,完全不受手机形态的影响。手机广播结合了手机媒体的移动性特征,更是把广播的伴随性特征发挥到极致,成为随时随地的贴身媒体,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移动性,也实现了最大面积、最迅速的传播。

3、 交互性,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

传统广播节目的特点是我播你听,现在越来越多的广播节目通过电话实时连线、手机短信和微博与听众进行有效的互动。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网上进行评论,利用网络进行互动是多么容易、多么随性的一件事。而基于3G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手机广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交换的优势,轻松实现与听众之间的交互。听众可以用手机广播在线收听、点播节目,也可以在收听同时发电子邮件或进入聊天室、BBS、网上调查等参与电台的节目讨论。

4、颇具前景的创新商业模式

广播作为一种媒体,依靠广告赢利一直是其基本的商业模式。但是在手机上,可以把广播节目作为商品,并与之配套相关的互动服务,在手机平台上售卖,以此收取月租费、订阅费、版权费等,改单一的广告收入模式为复合型的收入模式,为传统广播媒体建立一条新的产业链。当然,这是在手机广播发展到一定高度才能真正具备的一个特点。目前,利用手机付费盈利的商业模式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将是未来手机广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四、我国手机广播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发现,我国手机网民达3.56亿,但仅3.5%的手机用户在使用手机广播服务。由此可见,我国手机广播的普及率还是相对较低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手机用户,为手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有力的支撑。

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对各地听众收听习惯调查研究(表1)显示,全国多个地区的听众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比例均有明显的上升,可见手机广播越来越受到听众的青睐。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在现在熙熙攘攘出行的人群中,无论是在公交车、地铁上,还是在行途中,习惯戴着手机耳机的人们,尤其是时尚潮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可能是在讲电话、听音乐,也可能是在收听手机广播电台。不管他们在听什么,他们都将可能成为未来手机广播的目标受众,他们的消费力、他们身上蕴藏的无限商机也可能极大地拓展广播的市场空间。

 

表1 全国不同地区利用手机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

 

烟台

南昌

温州

佛山

汕头

潮州

揭阳

2011

32.78%

27.38%

41.97%

39.10%

2010

21.58%

32.74%

50.97%

31.30%

39.20%

33.70%

2009

10.20%

45.39%

33.50%

31.33%

 

五、手机广播听众的收听习惯研究

下面以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在20121月份在东莞地区的调查研究为例,对收听手机广播的听众的收听习惯做一探讨。

1、手机广播因灵活性强而受到听众青睐

    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图1)显示,相比用传统的收音机收听广播,车载广播或上网收听广播,手机广播“可以不受地点限制,收听更灵活”的特点是听众青睐手机广播的最主要原因。从这点上看,手机广播很好地满足了听众随时随地想听就听、无时无刻获取信息的需求。此外,“收听更清晰”、“可以同时手机上网”也是听众选择手机广播的原因,“可以同时手机上网”更加符合了年轻时尚一族的生活习惯。

2、听众收听手机广播的场所随意性大

    手机广播的贴身移动性比较强,因而听众收听手机广播的场所随意性也比较大。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图2)显示,大部分听众通常会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手机收听广播,既方便,又可以及时获取信息。此外,在“家里”休息、“步行、自行车”出行娱乐或去“商场、超市”逛街购物时,只要有一部手机在手,都可以尽情地收听广播。

 

3、听众倾向于在手机中保存经常收听的频率频点

    如同人们在遇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时,都会想收藏之、拥有之一样,听众在收听广播时也有类似的行为。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图3)显示,将近八成的听众使用手机收听广播时,会在手机中保存自己喜欢的频率频点,以便于经常收听。

 

4、听众收听手机广播时对电台的忠诚度较高

    在使用手机收听广播时,听众对电台的忠诚度较高,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图4)显示,超过八成的听众在收听手机广播时“基本不换台,听固定的电台频率”,而手机广播软件的频点记录功能让听众的收听习惯更加稳定。

六、移动客户端软件翻开手机广播的新篇章

目前收听手机广播时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收听手机广播不太稳定,甚至有些地方收不到?通过收音机听广播,遇到好听的节目,常常很难记录下来?

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动感101、北京电台、江苏电台、成都电台 等广播电台相继推出手机移动客户端,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上海动感101,作为一个有着将近20年历史的音乐电台,推出了沪上第一款音乐广播的移动客户端软件。该客户端软件同时支持安卓和苹果系统,界面美观,不仅可以让受众即使在广播信号未覆盖的地方甚至到了外地也能随时随地的收听广播节目,更融合了录音、歌曲查询、一键互动、在线评论、热点活动等一系列实用并且个性化的功能。受众可以使用“录音”功能轻松收藏喜欢的节目内容;使用“探歌”功能能迅速获取广播歌曲信息;能及时了解热点资讯、节目预告;使用“一键互动”功能就可以拨通直播间热线与主持人互动;使用“地图定位”功能,可以查到活动地点,活动路线,还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广播移动客户端的大力开发,使手机广播翻开了新篇章,也为广播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一条新通道。

 

七、手机广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手机广播的产生为传统广播的发展寻求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使传统广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但由于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手机广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它的高速有效发展:

1、 流量大、费用高

目前手机上网流量和信息费居高不下,以中国移动的GPRS为例,不办理GPRS套餐的话,手机上网流量将按1分钱/KB的方式收费,假如24小时在线,而手机上网时上传下载的流量为每秒20KB的话,每分钟需要支付的流量费为12元,而每小时高达720元,价格之高,令人咂舌。就算是使用GPRS套餐,节约下来的一点点钱,对于天文数字般的流量费,意义不大,还必须克服带宽、网速慢而导致卡壳等技术难题。对于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的手机广播来说,昂贵的使用资费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听众的收听。要想使手机广播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资费政策,既要考虑运营商的利益,也要兼顾广大用户的接受程度。

2、 运营模式不成熟

我国手机广播的产业化运营还处在市场的培育及探索阶段,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发展模式。手机广播的发展,不仅仅是广电媒体的事情,还涉及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但目前两者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辖,双方都想“一家独大”占领手机广播市场,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此外,还需要来自网络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手机终端商的支持和协助。只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各方互通有无,才能共同开拓庞大的利润市场,形成多方共赢的营利模式,手机广播才能快速健康地发展。

3、广播现状的局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发现,在手机媒体的业务中,手机报业务的普及率最高,达到39.6%,而手机广播仅为3.5%,这表明目前手机广播模式并不成功。目前的手机广播模式应用较多的是广播电台播放,手机用户收听。在手机广播中,广播电台依然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处于日益激烈竞争下各媒体主动出击的时代,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竞争。如何改变现有的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是广播从业人必须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只有发展新的模式,手机广播才能加快步伐地普及手机用户中,融合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去。

虽然面临多方因素的制约,但是手机广播的发展依然势不可挡。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手机广播这一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体将会插上腾飞之翼,为广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推动广播事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菲 :《融合背景下手机广播的运营模式》,《视听界》201106

[2] 王清越:《手机广播:极具魅力的贴身移动新媒体》,《学理论》201022

[3] 杨利明:《试论电台手机广播业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媒体新观察》200902

[4] 张小虎:《手机——大众传播的媒介新宠》,《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
 
行业动态
·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
· “广播融媒大数据应用实践”高峰论坛 ...
· 吉林广播电视台考察团到赛立信访问交流...
· 赛立信媒介研究用户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 布局5G,广播靠什么弯道超车?...
· 赛立信与四川广播齐发力 决胜广播营销...
· 湖南交通频道抢占广播广告价值新高地...
· 全国广播年度盛会丨京东·2018上海...
权威发布
· 2019年04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9年03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9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7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友情链接 更多>>

广播网 赛立信研究集团 市场调查网 播音主持网 3SEE网  媒体刊例网 

返回首页  | 电台频率  | 在线收听  |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播资讯网-媒介调研行业专业网站,权威收听率数据发布,收听率调查,在线收听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电话:+86-20-22263200   邮件:
media@sm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