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广播资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陆] [注册]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 关于赛立信
热门电台:

中国之声 西湖之声 广东珠江经济台 电台经济之声

 
 
 
  首 页 广播资讯 收听市场 数据发布 广播广告 电台频率 论 坛 在线收听 客户中心  
最新动态: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创新创意竞演大赛”的...  [2019-08-05]
当前位置: 申启武专栏
浅谈广播文学节目的音乐配置
发布日期: 2012-12-05

作者申启武

    打开收音机,收听文学节目,当你被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歌深深吸引的同时,还会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音乐提升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广播文学节目是一种综合性的有声语言艺术。在构筑节目形态的多种元素中,音乐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作用和审美价值。离开了音乐,广播文学节目欣赏功能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广播文学节目中,音乐的合理配置特别重要。
    那么,音乐的配置在广播文学节目到底具有怎样的作用和价值呢?
一、转换时空、切换场景。

    现代意义上的广播文学节目已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简单的有声传播,也不是对作家与作品单纯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解读,而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需求为终极目标,以思想性、艺术性、抒情性和欣赏性为审美追求去宣传和介绍作家、评价与解读作品的。以文学的方式解读文学作品已成为许多编辑者案头工作中的一个恒久不懈的努力方向。因此,目前各家电台所制作的广播文学节目,不光是文学作品,许多评介性的串连语言本身也往往具有比较浓烈的文学色彩。在这里,作为构筑节目形态的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文学作品和评介性的串连语言共同服务于节目的审美对象和它所要表现的思想主题,二者相对独立又浑然而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当然,广播文学节目的审美对象和所表现的思想主题是丰富复杂的,广播文学节目尤其是广播文学专题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编辑者根据审美对象以及节目思想主题的表现需要,在介绍作家的个性特征、创作经历以及解读作品的思想内涵、风格特点的过程中有时会营造历史和现实两个时空,而且这两个时空会随着节目的叙述需要有所转换。为了避免文字叙述的多余和累赘,这种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转换不是通过文字的直接表达,而是交给音乐来完成的。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历史和民族特征的音乐就成了交代历史与现实来龙去脉的主要手段。例如:浙江电台的《我这样写歌——记诗人食指》开始以简洁的笔调交代食指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接着由福利院病房短暂脚步声的音响引发出对诗人现实生活和创作的介绍,并播送记者采访食指录下的由他本人在病房朗诵的诗《我这样写歌》。之后,一段手风琴演奏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音乐中夹杂着几声火车汽笛鸣叫的音响,节目介绍了文革中的诗人,进而播送他那首著名的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这里没有太多的文字交代,一段《大海航行靠舵手》足以让人一下子联想起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
    不仅如此,根据审美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思想主题的表现需要,同一时空中,编辑者在叙述过程中也常常会构筑不同的场景,那么由此场景进入彼场景,音乐依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黑龙江电台的《永远的风景》是以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延安女性风景》为审美和解读对象的。编辑者从作品中选取了几个正值花季的女孩义无返顾地奔向延安、走进战争的故事作为节目的叙述主体,向听众展现延安女性风景的魅力。节目以女声独白的形式讲述了薛明等几位女青年为了抗战而投奔延安的故事后,就是通过一段《南泥湾》的音乐将场景切换到对陈静等女战士在南泥湾拓荒的叙述上的。
    运用音乐转换时空、切换场景是广播文学节目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广播文学节目区别于静态的文学读物的主要标志。在时空和场景转换中准确配置音乐无疑会增强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表现力。
二、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文学是想象的艺术,情感的载体。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使得文学作品或欢快热烈、或凄苦悲凉、或活泼轻松、或深沉凝重。当然,由于审美对象和思想主题表现的不同,广播文学节目的情感表达也会随之有所区别。经过演播者二度创作的有声语言虽然在情感的表达方面胜过静态的文学读物,但是如果缺少与音乐语言的有机组合,则无法将节目中的情感表达发挥到极致。音乐语言固然是抽象的,但这种抽象的声音艺术在情感的表达方面却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它通过旋律的流动、节奏的疾缓以及音调的高低能够抒发人们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
    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乐记》有言: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声感者,其声和以柔……”它表明不同的音乐源于创作者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当我们反过来去思考这个问题时,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不同的音乐作品诉诸人的听觉同样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效果。因此,当节目的有声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融合时,音乐的艺术功能将会在节目中发挥作用,使有声语言营造的艺术氛围及其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在节目中被渲染和烘托,进而上升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节目的艺术感染力随之得到强化,节目的欣赏价值也会随之得到提升。例如:在安徽电台的《不该忘却的英雄》中,当节目进入许芳华和她率领的刘胡兰战斗连的姑娘们勇跳龙口,与洪魔搏斗的场景叙述时,其气氛本已惊险紧张,再叠入急促紧张的音乐,所形成的听觉冲击力对听众的心灵震撼自然非同凡响;节目讲述许芳华后来悲惨的生活境遇时,则配置凄婉哀怨的音乐,让听众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对许芳华的不幸遭遇给予更多的同情。
三、控制叙述节奏、拓展想象空间。

    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广播文学节目是非常注重叙述节奏的控制和把握的,所以合理的音乐配置对于广播文学节目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文学作品经过演播者的二度创作后直接诉诸听众也未尝不可,像长篇连播这样的节目无配乐的现象就很普遍。这是因为长篇连播常常是拥有许多人物对话的长篇纪实文学或长篇小说,叙述节奏在演播者的二度创作中基本上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和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长篇连播对音乐的要求不像广播文学节目那样强烈。即便如此,业内仍有不少同仁坚持对长篇连播进行合理的音乐配置。早在1995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小说连播研究委员会在宁夏的银川就小说连播需不需要配乐的问题举行过辩论赛。会上,坚持配乐的一方慷慨激昂的陈词和精彩激烈的辩论足以说明音乐在小说连播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撇开小说连播不谈,就广播文学节目而言,音乐在节目中控制节奏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文学板块节目中的一个个栏目之间的间隔,如果没有音乐对节奏的调整,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其艺术水准也会大大降低。其次,许多散文与诗歌作品因为起承转合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要求演播在演播作品时进行适当的间隔与停顿,而合理的音乐配置在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的同时,能够较好地避免文学作品因演播过程中的间隔与停顿而导致的语气上的不连贯,让听众产生听觉上的一致性。第三,有些节目为了追求蒙太奇效果,叙述过程中的时空跳跃性比较强,如果缺少音乐来对叙述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听众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会产生听觉上的混乱,反而会影响节目的收听效果。
    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广播文学节目中,经过演播者二度创作的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和它固有的非直观性和不确定性本以给听众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而音乐语言的情感表达及其固有的抽象性特征决定它有机地融入节目和对节目进行合理的补白后,不但能进一步诱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而且能够使这种想象和联想更好地延续下去。这是由音乐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决定的。
    音乐在广播文学节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如果无视节目的内在规律和艺术要求,随心所欲地配置音乐,不仅不能提升节目的欣赏价值,反而会降低节目的艺术品位。有鉴于此,广播文学节目的音乐配置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音乐语言与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一致性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广播文学节目中所配置的音乐在节目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节目的有机部分与其他元素共同服务于节目所要表现的思想主题的。因此,音乐语言与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在情感的表达上一定要和谐一致,不能让配置的音乐游离于节目的主题之外。试想,一段凄楚悲凉的文学作品若配置高亢嘹亮的音乐,不仅不利于情感的表达,而且会破坏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效果;相反,一段欢快热烈的文学作品若混入凄苦哀怨的音乐肯定也会让人觉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笔者以为,山西电台的《人与自然的对话——冯骥才的奥地利之旅》的音乐配置在这方面就非常值得借鉴。例如:节目中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其背景音乐配置的是与内容十分妥帖的施特劳斯的同名圆舞曲;在散文《亲吻春天的姑娘》中,其背景音乐是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散文《如梦的瓦豪》描写多瑙河的那一段则恰当地选用《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作为背景音乐。音乐语言与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浑然而成为一体,二者共同营造了奥地利浓郁的地域风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境界。
2、注重音乐语言与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在叙述节奏上的和谐性
    上文所谈及的音乐控制节奏的功能是针对节目整体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效果而言的,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音乐的选择仍然需要服从于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它要求音乐语言一定要与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在叙述节奏上保持和谐统一。只有这样,音乐语言的艺术功能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也就是说,如果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的叙述节奏比较快,那么背景音乐的节奏也应该相应快一些;如果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的叙述节奏较慢,就应该选择节奏相对较慢的音乐。一段紧张急促的有声语言若配上舒缓浪漫的背景音乐,势必造成听觉上的错位,音乐所谓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安徽电台在制作《不该忘却的英雄》时,许芳华和刘胡兰战斗连的姑娘们勇跳龙口、与洪魔搏斗这一场景的音乐配置最初是选择电影《惊涛骇浪》中的一段紧张恐怖但节奏缓慢的音乐混入的。当时看电影时觉得画面中配置这段音乐与许芳华当年堵截洪流的战斗场景很接近,但是后来还是更换成紧张急促的快节奏音乐,因为演播者在处理这个场景的演播技巧时,播音语速相对较快。而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之所以能够给观众带来和谐统一的感觉,是因为导演在这里采用了慢镜头的处理方式。如果不考虑广播的有声语言与电影的画面语言的区别,将电影中的音乐随便拿来,就难以达到预期的审美和艺术效果。
3、音乐配置在节目中要注意详略得体、张驰有度
    广播文学节目需要配乐,但是拒绝音乐配置的简单化、随意化。一个节目不分主次、一配到底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正确的配置方式应该是根据节目的内容和艺术的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做到详略得体、张弛有度。需要配乐的地方配上音乐会使节目增色,不需要配乐的地方配上音乐则会让听众感到多余。一般说来,广播文学节目的音乐配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节目的整体布局看,节目中穿插播出的文学作品可适当多配置一些音乐,评介性的串连语言应尽量少配置一些音乐。
2)、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而言,抒情状物的地方可多叠入一些音乐,而人物对话和发表议论的部分应少配音乐或不配音乐。
3)、节目开始和结尾部分应配置音乐,中间部分应根据节目艺术表现的需要来决定音乐配置的多少。
4)、如果节目中穿插人物采访的音响,采访录音前最好不要配乐,而采访录音后则应该配置一些音乐。
5)、节目行进至高潮处应配置一些音乐,一般性的叙述可视具体的内容决定音乐的配与不配。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广播文学节目到底应该怎样配置音乐还需要节目制作者认真研究和细心揣摩。不过,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对于广播文学节目的音乐配置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
 
行业动态
·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
· “广播融媒大数据应用实践”高峰论坛 ...
· 吉林广播电视台考察团到赛立信访问交流...
· 赛立信媒介研究用户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 布局5G,广播靠什么弯道超车?...
· 赛立信与四川广播齐发力 决胜广播营销...
· 湖南交通频道抢占广播广告价值新高地...
· 全国广播年度盛会丨京东·2018上海...
权威发布
· 2019年04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9年03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9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7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友情链接 更多>>

广播网 赛立信研究集团 市场调查网 播音主持网 3SEE网  媒体刊例网 

返回首页  | 电台频率  | 在线收听  |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播资讯网-媒介调研行业专业网站,权威收听率数据发布,收听率调查,在线收听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电话:+86-20-22263200   邮件:
media@sm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