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新闻更是媒体间竞争最激烈的内容之一。在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今,各媒体获取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广泛、迅速,通过独家新闻来取得竞争优势已经愈发困难。广播的新闻内容想要在竞争中适应和满足听众的需要,更需要充分发挥广播媒体自身的优势和长处。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下表展示了广播新闻与其他主流媒体新闻之间的优劣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快”、“伴随”、“互动”就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其中,“快”和“互动”是相对于电视和报纸两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广播新闻能压倒电视和报纸新闻的重要筹码,而“伴随”则是广播针对所有媒体的一个优势。不过广播也有着固有的一些劣势,那就是信息的呈现模式单一,只有听觉感受,没有视觉冲击力,声音转瞬即逝,难以保留。因此,在制作广播新闻节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扬其三大优势,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表1 广播新闻和其他媒体新闻的比较
|
电视
|
报刊
|
网络
|
广播与其他媒体相比较
|
优势
|
1、伴随性强
2、互动性强
3、时效性强
|
1、时效性强
2、伴随性强
3、互动性强
|
1、伴随性强
2、对受众的能力要求高
3、内容较权威
|
劣势
|
1、信息的呈现模式单一,只有听觉
|
1、保存性相对较弱
|
1、信息量小
2、信息的呈现模式单一,只有听觉
|
一、增强广播新闻时效性和伴随性
“快”是广播节目的优势,也是新闻节目取胜的关键因素,但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采编播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单纯一个“快”已经不足以让广播新闻在新闻大战中取得胜利。尤其是,在重大时政新闻、体育新闻方面,电视和网络都可以进行视频直播,更是在淡化了广播“快”的优势之同时凸显了广播无形的不足。此时,广播需要在保持“快”的同时,还需要将“伴随性”强的特点凸出出来,注重新闻报道的频率,做到时时有新闻,时时有回顾,能够让听众随时、随处可以听到较新的资讯信息。
传统的广播新闻,主要是以固定时段的大版块新闻节目为主,中央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可谓是最典型的代表。这类节目固然能满足听众一次性获得大量新闻资讯的需求,但是其节奏偏慢、播出时间过长与内容大而全、但针对性不强等弊端,已经使得这类大版块新闻节目越来越提不起听众的兴致,对生活工作节奏更快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依然能够满足的听众对象主要仅是时间较宽裕的中老年听众了。
从赛立信媒介研究2009全国无主调查数据来看,“简短的整点半点新闻”已经跃居首位。面对听众的这种收听变化,广播新闻节目也应该随之变化,适量减少新闻联播等大版块新闻节目,增加整点半点新闻或是小版块新闻循环滚动播出的形式,同时丰富新闻信息涵盖面。以上海东广新闻台为例,目前东广新闻台每天15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新闻版块,每20分钟一个单元,全天45次,随时报告最新的新闻资讯,提供即时气象、要闻、综合新闻、体育、财经、生活咨询和交通路况信息。每个20分钟里都设置一档4分钟的<<前方连线>>,播放记者发自一线的即时报道以及国内国际最新新闻信息的记者连线,每逢重大事件还将打破版面进行第一时间全程直播,争夺“第一时间的报道权”。这让听众随时都可以方便地了解到最新新闻资讯,充分体现了广播新闻“快”和强“伴随性”之特点。
图1听众对各类新闻节目的需求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2009年
对于整点半点新闻,可以每半小时或一小时准时播放一次,每次可以在五分钟以内,既起到报时作用,也便于听众养成固定收听的习惯。在内容上可以考虑一半时间播出新的新闻,一半时间用于回顾当天较早时段的新闻。对于每条新闻不需要进行很详细的报道,简单的说明事件即可,并可以视情况在每次整点对个别新闻进行追踪报道。
图1听众对整点半点新闻播出频次的意见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2009年
广播新闻还能发挥“快”的另一个优势是不定时插播滚动新闻。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显示,滚动新闻既可以在固定时间播出,也可以在节目中不定时播出,每次播出的时间可以比较短。这类新闻用于对重大新闻的适时重播和新闻追踪,有利于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可以充分体现出广播新闻的时效性与伴随性。其播放形式更应该强调短平快,是对常规新闻节目的及时更新和合理补充。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从2009年起进行的轮盘式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也是对广播新闻“快”和“伴随”的一种尝试。中国之声全天新闻像轮盘一样转动起来,每半个小时一个轮盘新闻循环滚动,包括新闻资讯、重点关注等内容。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听众的喜爱,使得中国之声的收听率和市场份额都出现增长。
图1听众对滚动新闻播出频次的意见
数据来源:赛立信广播收听率调研,2009年
二、增强广播新闻的本地化、民生化
广播新闻的本地化、民生化具体体现在新闻报道角度的本地化、新闻素材的本地化、语言的本地化等方面。
对于区域性电台,广播新闻报道角度需要强化本地听众的新闻诉求点。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各级电台报道的内容侧重点可能会有不同。即便是报道全国两会此等重大新闻也会如此,国家级电台、省级电台、地市级电台等不同级别的电台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会各有不同,省级电台和地市级电台都会给予本地区的人大代表及提案、有关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议题等内容以更大的笔墨。
本地民生新闻是广播新闻的优势所在。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听众收听广播时关注的新闻地域范围是本地新闻,另有接近60%的听众关注身边社区新闻,而省内、国内国际新闻屈居其后,本地新闻可以作为广播新闻杀出重围的突破点。其他媒体方面,电视在关注本地民生新闻方面仍然体现了其白天采编、晚间到达观众的相对滞后性;报纸迟后一天的特性难以改变;网络媒体的属地特性淡薄使得其更热衷于“撒大网、网大鱼”;无论是从主体受众群构成还是从运营、时间成本来看,手机媒体对本地民生新闻的关注度较低。应该说,广播继续彰显“伴随性”强和“快”的比较优势,需要更多借助本地民生新闻了。
图2听众关注的新闻范围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2009年
三、新闻节目亦可通俗化、增强节目“互动”
现在,大众媒体越来越讲求娱乐化。新闻节目也开始呈现轻松化和娱乐化的趋势,传统一本正经报道新闻的模型越来越不受听众喜爱。从赛立信媒介研究的调查数据来看,广播听众越来越喜欢收听轻松诙谐的新闻节目,喜欢主持人用通俗的语言来播报甚至调侃新闻,而喜欢严肃认真的播报新闻的听众比例已经降至最低。广播新闻节目可探寻通俗化路线来提高听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图2听众关注的新闻范围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2009年
随着听众对新闻信息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新闻节目已经不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新闻节目的风格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特色的新闻节目更能吸引听众,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中国之声的《直播中国》节目,节目定位为一个大型谈话类节目,访谈内容无所不包,节目由中国之声的主持人和地方台的主持人共同完成,多点现场报道,更具现场感、真实感和实时感;通过中央台、记者站和地方台的联动,使得新闻资源最大化利用。再如,珠江经济台的《珠江第一线》以聊天的方式来快速地浏览新闻,把传统的播新闻变成口语化的讲新闻,娓娓道来,平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社会不断进步,听众参政议政、抒发心情的需求越来越强,而通信手段的丰富让听众参与节目的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从赛立信公司的调查数据来看,广播听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有四成多听众有参与节目的欲望较强。听众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的形式来参与节目。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利用电话、手机短信、网络互动平台等方式让听众以提供新闻线索、参与话题讨论、讲述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参与到节目中来,由此可增强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可以增强民众社会主人翁意识,发挥重要的、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彰显新闻频率的社会价值。
四、广播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4.1 广播新闻更加本地化
广播新闻会更加立足本地,面向外界。一是从频率职能上来看,地方电台新闻类频率需要承担地方政府重要舆论阵地的政治宣传职能,地方政府要施政为民,必然需要本地新闻频率提供重要的沟通平台,广播新闻的本地化特点会随着对本地政策的解读、本地民意的客观、充分表达而继续得到增强。二是从新闻选材上看,随着广播的本地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广播新闻对本地社区民生类新闻的关注度和报道力度还会继续增强。三是,广播传统的“我播你听”模式已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听众的收听需求,听众参与度的增强必然会为广播打上“本地化”的烙印,广播新闻体现的民声、民意来自本地,面向本地,影响本地。四是广播新闻的本地化,新闻素材取自本地、反映本地,可以增强广播“快”的特点。
4.2 广播新闻更加专业化、类型化
广播类型化的风潮在国内已经流行了多年,也有越来越多的频率开始号称自己是类型化频率。其实不仅仅是频率可以类型化和专业化,即使是新闻也可以细分,探索和实践类型化和专业化的制播模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大而全的综合性新闻节目仍然是广播新闻节目的主流,同时可以考虑将新闻节目细分化,在全天不同时段播出不同的专题新闻。以综合性的新闻频率来说,每天可以在早上上班时段播放国内外时政新闻要闻让人了解一天的大事,然后在不同时段分别播出财经、体育、娱乐、本地、民生等不同专题的新闻,这种编排方式很像门户网站的栏目分类,可以提供给听众自主选择的空间,做到各取所需,提高听众忠诚度,同时还可以在中间穿插整点新闻或滚动新闻来对一些新闻事件进行回顾或追踪。在各种专业频率中,可以将专业新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面向大众的一般性新闻,其内容相对较浅和表面,另一部分则需要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权威判断,提供与大众媒体不同的专业性服务,以满足小众专业人士的需求。
4.3 广播新闻更加“短平快”
从播出形式上来看,广播新闻的节目展现方式会更加追求简洁、快速的特点。广播新闻节目的分类制作和类型化播出,要求广播新闻更加注重“短平快”,以传递最新的新闻资讯为核心目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听众在之前一段时期内对广播新闻的兴趣降低,重要的诱因之一正是广播提供的新闻信息不再“新”了,新闻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新闻素材也较为有限。广播播出新闻的“短平快”做法要求牢抓新闻信息的核心内容、尽快播出,将最新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听众,就可以有效增强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提升听众获取新闻信息时对广播的依赖度。
4.4 广播新闻的跨媒体合作
多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促成了各媒体之间彼此合作更为紧密,取长补短,共同服务于社会民众。广播新闻亦需尊重、迎合并主动利用好这一大趋势。广播新闻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应注重其它媒体提供的优势资源和便利条件在广播新闻上的充分利用,可以是新闻信息的更加丰富,也可以是广播新闻传播渠道的有效拓宽。在利用传统的电视、报纸方面,广播应善于对电视中和报纸上丰富的新闻素材和已经展开评论的热点话题另作一番文章,而不应仅是停留在简单地转播电视新闻、广播读报等基础层面上。广播新闻的一部分素材同样可以来自网络媒体,并且更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广播新闻的影响范围。而眼下进入实质性阶段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更是为广播新闻借助手机媒体平台提供了极大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