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广播资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陆] [注册]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 关于赛立信
热门电台:

中国之声 西湖之声 广东珠江经济台 电台经济之声

 
 
 
  首 页 广播资讯 收听市场 数据发布 广播广告 电台频率 论 坛 在线收听 客户中心  
最新动态: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创新创意竞演大赛”的...  [2019-08-05]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融媒体时代冲击下广播节目的适度可视化探讨
发布日期: 2018-06-05

作者: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主持人、主任播音员    李申建

来源:传媒杂志

2017年7月, 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广播》杂志发布的数据显 示,2016年,中国广播接触率为 59.5%,基本与上一年持平。虽然互 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 传统媒体产生一定影响,但广播在 受众中的影响力依然不减。2016年广播听众为6.91亿,较去年增加300 多万。

2017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还显示,2016年 我国互联网上网听众人数7.31亿人。 这个数据排在电视媒体之后,第三和 四名分别是广播和报纸。数据还进 一步显示,传统媒体广播,在不断改革摸索的过程中没有被市场彻底淘 汰,相反在争议声中逆势成长。2006 年-2016年,广播接触率维持在59.5% 到60%的水平。说明依靠声音传播信息资讯的广播节目在传统媒体中依然 拥有庞大的忠实受众。在融媒体时 代,传统的广播媒体正在通过不同的 传播途径和手段进一步吸纳新一代的 广播听众群。广播适度可视化就是其 改革亮点。

融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适度可视化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推广, 当前广播节目正在逐步与视频直播相互渗透、融合, 实现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传统的广播节目形式过于单调, 受众只能通过听觉来了解信息, 而广播节目可视化, 能够让受众群体直观地看到广播内容, 将信息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受众群体, 提升了广播节目内容的丰富性, 并能够给受众群体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此外, 广播节目可视化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和交流, 在视频直播的过程中, 受众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拉近了受众群体与广播主持人和节目嘉宾的距离, 并能够使受众群体更加深入地理解节目传递的信息, 同时给受众听觉、视觉和感知觉的三重享受, 提升了广播节目的收听率, 更有助于信息的传播。

2016中国广播听众规模(单位:亿人)


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2000年,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频率数字化改造, 开启了视频直播的初期探索。最初, 每个直播间安装了监控视频, 从技术上保证了直播间的声音画面的拾取, 保证节目的安全播出。2008年,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 成都电台直播间画面和节目主持人声音被摄像镜头和服务器全部记录, 后来经内部技术人员提取, 在电视新闻中播出, 全国观众也是第一次在电视平台上看到了“地震中的电波”。

当全国的广播听众还处于依靠电话、短信交流的2G时代, 2003年, 成都电台开播了能依靠网站收听广播节目的网络广播——飞跃调频。当年4月1日愚人节, 《飞跃疯人院》特别节目播出, 编辑利用可拍摄视频的照相机在直播间里全程拍摄主持人“疯癫”状态, 经过后期编辑制作将视频节目放在网站中供听众点播“笑果百出”, 获得了众多网友和听众的推广, 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当前, 很多视频动画和音频广播正在互相渗透和融合当中, 这种十分新颖的形式一经推出就深得广大受众喜爱。2012年11月, 成都电台新闻广播开播了视频直播普法栏目《998法治大讲堂》, 该栏目运用动画片和广播音频的声画融合, 结合四川方言的诙谐幽默, 改变了成都听众对传统普法节目“生冷硬”的刻板印象。

2016年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直播平台超过200家, 用户人数达3亿, 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 直播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直播行业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现象级风口。乘着视频直播的东风, 相比于传统的广播模式, 融媒体背景下的广播节目播出形式正逐渐转变为视频播放, 实现了广播节目可视化, 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了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

但是, 当前广播节目可视化还不够成熟, 通常情况下, 视频中没有影像, 只有音频, 还有很多广播节目在利用视频进行播放的过程中, 只是将简单的摄像设备架设在一旁, 信号十分不稳定;部分广播主持人由于不习惯面对镜头, 在直播过程中过于随意的动作、僵硬的表情, 都会影响到广播节目可视化效果;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性不强, 无法较好地使用网络技术, 导致广播节目视频资源不够丰富, 广播节目视频的画面形式单调、播出方式不够创新。因此, 针对当前广播节目存在的诸多问题, 应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促使广播节目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快速实现适度可视化发展。

广播适度可视化, 而非全程可视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 Luhan) 曾说过, “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 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 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在广播可视化改革过程中, 应遵循传播规律和新闻纪律要求,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地对广播视频化做适度管控, 方能不左不右。

广播是想象的媒介。对受众而言, 平面媒体如报纸、杂志更倾注于文字中的思想要点。观众从电视节目中, 特别是电视连续剧中更愿意体会感觉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广播则是将思想和感受融合在一起的传统媒介, 其传播优势之一是满足受众对想象的诉求。传统广播传播的思想、情绪等信息都只能通过声音传递出来, 而电视节目则是声画兼具。听众只能通过听到的声音自我联想, 对广播传递出的人物和事件自我构建听觉形象和感受。正因如此, “无限想象力”成了广播独有的魅力, 这一点在广播故事栏目中表现明显。成都交通广播的《午夜末班车》在每个子夜零点时分播出各种光怪陆离的悬疑故事, 无数个夜晚, 的哥、学生还有无法入眠的成都人抱着收音机跟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 夜不能寐, 往往在自我头脑中构建出《盗墓笔记》中的胡八一、《重庆大轰炸》中的日本鬼子。如果这样的广播节目用视频直播进行传播, 相信其播出效果会大打折扣。毕竟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想象的魅力是无限大的。

广播是想法的媒介。常言道“话中有话”, 指说话里面还暗含着别的意思, 包含人的目的、智慧、道德、信仰、理论等, 这些都没有办法通过视频画面来呈现。相反, 传统广播以其单一的声音传播特点, 更能使得听众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信息的理解吸收上。“我们在倾听广播的时候, 视觉还在工作, 但是所见跟所听是毫无联系的, 或者所见从属于所听”。所以, 人们对于某一新闻事件的态度、观点、角度、看法更适合在广播中呈现。在融媒体背景下, 受众往往被动地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超负荷的信息量叫人身心疲惫。广播作为有声语言的传播者, 更应该制作播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积极引导受众的舆论关注点, 唱响主旋律, 传递时代正能量, 争做融媒体时代的“智慧传播平台”。

广播是有的放矢的媒介。电视节目是集体的智慧, 是思想和技术手段的合作成果, 特别是新闻节目是“三审制度”下的信息产品, 具有舆论导向性和针对性。广播也是如此。然而随着如今社会上视频APP直播的推广和行业规则的欠缺, 视频直播涉黄涉毒事件时常发生, 在社会上引起了负面影响。广播节目如不建立严格规范的视频播出制度, 在形式上也将会带来被动。例如, 法治电视节目一般会对凶杀现场画面做马赛克处理, 成都新闻广播的《998法治大讲堂》在案情回放环节, 一般就用简笔动画片予以呈现, 不仅从视觉上满足观众好奇感, 也淡化了凶杀现场恐怖的气氛。再如, 我国大部分电台目前都有录播广播节目, 如果电台直播间摄像镜头24小时对准直播台, 那么“空镜头”的场景往往会叫人尴尬。目前, 成都新闻广播的适度视频直播政策就是对新闻脱口秀、房产、教育、旅游、法治等民生互动性强的栏目开通视频直播, 而对于文学欣赏、时政新闻等栏目则关闭直播, 凸显听觉专注度。

融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适度可视化存在的问题

视频直播中互动受众的素质差距大。当前广播节目在视频直播的过程中, 支持弹幕功能, 然而由于互动受众群体的文化水平不同、思想观念不同, 再加上当前过于复杂的网络环境, 导致视频直播互动平台中出现了很多不良言论, 打破了广播视频直播的健康环境。

视频信号不稳定。信息化时代, 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 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 扩大了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当前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 且信息在不断的更新和变换中, 因此, 这些移动媒体设备、数据的传输带宽等因素都影响着广播节目的信号。人们在收看广播视频直播节目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视频卡顿的现象, 尤其是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 部分地区的4G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有限, 导致网速过慢, 广播视频无法流畅播放, 广播视频直播的画质不清晰、播放流畅度不够, 导致受众群体产生不满情绪, 对广播节目的收听率造成一定影响。

视频光照技术欠缺。以往传统广播直播间只需要有亮度即可, 并没有考虑光照对视频直播的画面影响。目前, 许多地方台因为不重视光和影的对比, 导致许多电台主持人直播画面出现阴阳脸, 额头油亮、发际线显示过高、衣服质感欠佳等情况, 严重影响主持人的形象与节目整体质量。

广播主持人缺少镜头感。面对摄像镜头, 传统的广播人往往有抗拒的心理。要么从来不抬头看一下对面的视频直播镜头, 要么面无表情死气沉沉, 缺少对听众的人文关怀。这都会让看视频的受众因缺少和主播的交流, 减少对主持人的印象分, 也会有听众因主持人的“人情味”缺乏而离开。在这方面, 景德镇市瓷都交通音乐广播FM106.2表现不错, 该频率作为一家地方电台在“水滴直播”拥有90多万的关注粉丝, 关注度长期在水滴排行榜位居前十。例如, 在婚庆节目中, 主持人身着凤冠霞帔、红绸高帽的中式礼服, 滔滔不绝地和听众及网友调侃互动, 在欢笑中赚足了眼球和人气, 更为频率赚到了经济收益。

广播节目版权受侵。新媒体行业的崛起, 促进了广播节目的发展, 当前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 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也导致广播节目视频直播频频出现剽窃、抄袭的现象, 很多深受群众喜爱的节目被盗用, 广播节目的版权受到侵害。

促进广播节目适度可视化发展的对策

精心设计节目内容。融媒体时代, 广播节目转向了可视化发展, 利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向广大群众传递信息。视频直播的内涵和灵魂是广播节目的内容, 因此, 广播电台必须要精心设计和选择节目内容, 这样才能保证广播节目视频直播的内容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 获得良好的收听率。信息化时代, 广播节目面向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 所以在视频直播栏目设定上应体现出个性化, 分为多种类别, 这样才能满足各类各级网络受众群体的需求。据调查统计显示, 目前, 受到受众群体一致好评和追捧的有脱口秀类、趣味知识竞赛类、情感类、探秘类节目等, 中老年群众也开始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中, 因此, 还需要合理设定广播节目视频直播的频率和时间, 从而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2017年5月, 成都新闻广播开播的《蓉城金秋》栏目, 针对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等退休人员, 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视频直播, 主持人走进老年大学和广场舞比赛活动现场, 与老人们进行互动。老年听众也能通过“玩手机”看到自己在节目中的风采。“有听有看有玩”正是未来广播适度可视化的发展方向。

保证视频信号的稳定性。随着我国“无线城市”网络发展, 4G信号和无线Wi Fi逐步扩大了覆盖范围, 基本实现了信号在城乡之间每角落的全覆盖, 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众多的网络信号在城市中分布着, 它们之间很容易互相影响, 故而导致广播视频信号不稳定, 会给广大受众群体带来困扰。所以, 为解决这一问题, 广播电台必须要和电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 增加信号强度、提升网络速度, 争取专线传输, 从而流畅、顺利地播放广播视频, 给广大受众群体提供清晰的视频画面。

提供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保证受众群体不受网络中不良舆论的影响, 应该净化网络环境, 使得网络环境干净、健康, 从而让受众群体通过广播节目传播正能量, 更加认可可视化广播节目。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 媒体网络中充斥着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 人们很容易受到不良舆论的影响, 所以, 必须要净化网络环境, 设置相应的屏蔽设施, 将色情信息、脏话、暴力语言等过滤掉, 保证广播节目可视化过程中始终能够给受众群体带来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 为受众群体营造健康良好的视频直播环境, 打造健康的广播节目。

当然, 政府职能部门也应该建立起净化荧屏、声频、触摸屏的法制机制, 自2009年以来, 四川省连续开展了三届广播电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广播电视台网站、互动论坛、官方微信微博、媒体APP等都是检查范围。

在创绿活动中,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坚持每天早上、中午、傍晚召开三次编务会议制度, 建立失实和低俗报道责任追究制、坚持新闻阅评制度、强化网络自查和清理制度。电台上下精细化宣传管理, 形成了多级严控的科学宣传管理体系, 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同时, 建立了好稿好栏目月度评选制、年度优秀栏目、优秀主持人、优秀网络视频直播评选机制。让精神褒奖与物质奖励并重, 有效调动了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等员工的创新、创优的积极性。

直播内容创新化, 凸显服务功能。为让广播节目可视化在新媒体冲击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广播视频直播的内容应该更加生动、形象、丰富, 因此对媒体从业人员和视频直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不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和视频直播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广播视频直播节目, 广播电台应积极开展讲座和培训活动, 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和视频直播工作者积极参与进来,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创新广播视频直播的理念,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广播资源进行整合, 全面提升视频直播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 同时还需将直播的方式进行改良, 使直播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新意, 将受众群体的目光深深吸引住, 为受众群体提供高质量的节目, 使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这样一来, 不但满足了受众群体对广播的需求, 同时还形成了良好的广播视频直播品牌形象, 促进广播节目适度可视化发展。

直播内容创新化, 凸显服务功能。为让广播节目可视化在新媒体冲击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广播视频直播的内容应该更加生动、形象、丰富, 因此对媒体从业人员和视频直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不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和视频直播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广播视频直播节目, 广播电台应积极开展讲座和培训活动, 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和视频直播工作者积极参与进来,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创新广播视频直播的理念,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广播资源进行整合, 全面提升视频直播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 同时还需将直播的方式进行改良, 使直播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新意, 将受众群体的目光深深吸引住, 为受众群体提供高质量的节目, 使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这样一来, 不但满足了受众群体对广播的需求, 同时还形成了良好的广播视频直播品牌形象, 促进广播节目适度可视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 信息化时代, 新媒体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广播节目逐渐转向适度可视化发展, 通过不断优化广播节目视频直播的内容、形式和信号等方面, 进一步增强了广播节目的效果, 提高收听率, 促进广播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
 
行业动态
·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
· “广播融媒大数据应用实践”高峰论坛 ...
· 吉林广播电视台考察团到赛立信访问交流...
· 赛立信媒介研究用户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 布局5G,广播靠什么弯道超车?...
· 赛立信与四川广播齐发力 决胜广播营销...
· 湖南交通频道抢占广播广告价值新高地...
· 全国广播年度盛会丨京东·2018上海...
权威发布
· 2019年04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9年03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9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7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友情链接 更多>>

广播网 赛立信研究集团 市场调查网 播音主持网 3SEE网  媒体刊例网 

返回首页  | 电台频率  | 在线收听  |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播资讯网-媒介调研行业专业网站,权威收听率数据发布,收听率调查,在线收听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电话:+86-20-22263200   邮件:
media@sm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