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
新媒体得宠,传统媒体面临大危机 |
|
发布日期: 2016-11-29 |
|
作者:媒体上校
文章来源:广告销售老鸟
摘要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媒介的印象,人们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而传统媒体如果继续坚守以往的做派,只会因利润下滑、平台弱化、体制落伍、人才流失等因素走上不归路。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无疑将我们拉入了一个后媒体时代。后媒体的“后”,是一个借过来的概念,如同现代和后现代。现代是结构的,后现代则是解构的,后媒体时代亦然。
传统媒体占据垄断地位的时代,是以严谨的报道构建的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以新媒体为急先锋的后媒体时代,则是一个以眼球经济和资本崇拜的渠道为主的时代。
后媒体时代的内容制造,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状态,然而正是这种碎片化无意义的媒体形式却成为眼下最火爆的媒体形态,反观传统媒体却遭遇最大的危机,报纸停刊、频道停办,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整死了传统媒体?
政企难分,传统媒体转型举步维艰
传统媒体转型现在已经处于积重难返的境地。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事业单位。许多职工尤其是领导都是事业编制。
在中国传统“官本位”的文化之下,这些单位改革困难重重。诸多传统媒体的利益既得者,不愿意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他们浸润在传统媒体圈多年,手握当年媒体黄金期掌握的资源,不愿放手。
在领导人的眼里媒体在是政绩的一部分。他们不愿轻易放弃。体制内的员工也对市场化的改革没有安全感,他们宁愿烂死在传统媒体里,也不愿走向市场化道路。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言行不一的改革。
改制的不彻底使传统媒体难以成为竞争所需要的市场主体,政企不分、管办不分束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手脚,在这样的情况下,核心领导委任制难以出现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带头人,而单一国有产权抑制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业务发展,最终玩死传统媒体的,可能就是传统媒体人赖以生存的体制。
人才流失,釜底抽薪的悲哀谁人懂
当传统媒体体制改革无力,人才流失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现象。
大多数的传统媒体习惯性地将内部工作人员分为几等身份,工资的核定依身份而定,和工作内容无关,和个人能力无关。这种不奖不惩的工作环境堪称温水煮青蛙的妙招。最终留下来的人,只是图个安逸的工作环境,而真正有能力的早已跳脱出去另觅高枝。媒体人出走的事例我也不想举了。反正这几年来大家应该是从一开始的惊讶万分到现在的见惯不怪了。而正是大家这种习以为常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可怕。
当人才都走了,传统媒体要变革要创新要生存又能依仗谁呢?领导委任制难以出现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带头人,而单一国有产权抑制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业务发展,最终玩死传统媒体的,可能就是传统媒体人赖以生存的体制。
六家纸媒被批,失去权威的传统媒体怎么办
马云之所以选择传统电视台作为双十一购物晚会的播出平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概就是看中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至少在中国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始终无比坚信电视即真理。
公信力一直是传统媒体或是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但是眼下新媒体涌动的反权威思潮,已经开始动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而有些媒体不自知自砸招牌更是让人可叹可恨。这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了《新安晚报》等6家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让媒体人看了百味杂陈。要知道《纽约时报》仅仅因为在大选日预测错了选举趋势,还专门发了一个致读者信,宣称自己会“诚实地报道美国和世界新闻”,希望读者可以信赖他们,“会用一贯地公平、一贯地深入调查和一贯地独立,去报道新总统与他的团队。”
《纽约时报》这一举措无非是想昭告读者他们依旧是权威有公信力的媒体。反观国内的一些媒体,他们为了眼球和阅读量所做的报道,其实是在给整个行业挖坟墓。 |
|
|
[打印] |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