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广播资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陆] [注册]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 关于赛立信
热门电台:

中国之声 西湖之声 广东珠江经济台 电台经济之声

 
 
 
  首 页 广播资讯 收听市场 数据发布 广播广告 电台频率 论 坛 在线收听 客户中心  
最新动态: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创新创意竞演大赛”的...  [2019-08-05]
当前位置: 市场分析
2015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扫描
发布日期: 2016-07-29
作者:蔡奕璇
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一) 全国广播覆盖情况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开办广播节目2941套,全年制作节目
超过771万小时,播出公共广播节目超过1421万小时,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17%,相较去年
呈上升趋势。在新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客观环境下,广播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在服务人民群
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广播区域化特点凸显,市县级电台是主力军

    从各级电台的频率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中央、直辖市/省级、市县级三个级别电台的占比分别是
1.9%、20.0%、78.1%,呈现从国家到地方,频率资源由少到多的分布态势。在近八成的市县级电台中,
市级电台资源高达60%,区县级电台为8.4%,省会城市电台为9.7%,广播频率资源分布区域化特点凸
显,市县级电台是广播传播的主力军。


                                    图1  2015年各级电台的频率资源分布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2.频率类型化显著,新闻频率资源最丰富

    自从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改版成功后,全国各地类型化电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
涌现。到如今,为了满足不同听众群体的收听需求,类型化和专业化的频率越来越细化,市场定位越
来越精确,新闻、交通、音乐、文艺、生活、经济、农村、旅游等频率遍地开花,并不时有全新的类
型化频率开播。2015年5月18日,一个全新的音乐类型化广播电台——北京国际都市频率Metro Radio
正式亮嗓,打造一种都市生活概念,以22-35岁、注重生活品质和品位、走在时尚和潮流前端的人群为
主要受众群。Metro Radio以24小时不间断播出欧美流行音乐为内容主体,关注国际都市生活,传播全
球潮流资讯,为听众传递最前沿的时尚、娱乐、科技以及城市资讯,倡导都市年轻生活方式。

    虽然广播市场频率的分化越来越精细,但广播的喉舌作用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新闻类频率资源最
为丰富,占据超过四成的比例。交通类频率是资源比较丰富的第二大频率类型,占比超过两成。音乐
类频率占据10.3%的比例,不到交通类频率的一半水平。其他各类型的频率资源占比较少,均不足10%。
其中,随着汽车拥有量的迅猛发展和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交通类广播细分出私家车广播、交通音
乐、交通生活、交通经济、交通旅游等定位于不同驾车听众群的频率,更是细分出定位于行驶在高速
公路上的司机、乘客的频率——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为目标听众群提供实时路况、天气、资讯、
娱乐等信息服务。
 
                                       图2  2015年各类型频率资源分布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3.华东地区频率资源最丰富

    从全国各片区的频率资源分布来看,华东地区频率资源异常丰富,占据全国将近四成的频率资源,
频率间竞争最为激烈。其他片区的频率资源分布相对均匀,其中,华中、华北、华南、西南片区均
分别占据一成以上的频率资源。东北和西北片区的频率资源均在一成以下。

                                      图3  2015年全国各片区频率资源分布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从全国各片区各类型频率资源分布情况来看,新闻类频率在各片区均占据最大比重,其次是交通
类频率。值得一提的是,文艺类频率在东北和华北片区的比重均在10%以上,高于音乐类频率,而在其
他片区的比重均比较低。尤其是在华南片区,文艺类频率的比重仅为不到3%的比例,远低于音乐类频
率。出现这种差异很大原因是与当地的日常文化生活有关,因为北方听众对曲艺、相声、小品、二人
转、脱口秀等文艺节目的收听需求更加旺盛。
 
                                  图4  2015年全国各片区各类型频率资源分布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二) 广播听众规模及听众特征

    1.全国广播听众规模继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总人口达
13.75亿,比2014年末增加680万人。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广播接触率是59.7%,较去
年上升0.1个百分点。据此推算,2015年全国广播听众规模达到6.88亿,同比升幅为1.03%,听众规模
继续扩大。
 
                                   图5  2015年中国广播听众规模(单位:亿人)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在当今传播领域竞争如此残酷的环境下,广播收听市场并没有因此走入寒冬,而是稳健前进。
2006-2008连续三年广播的接触率呈持续上升态势,自2009年开始,广播的接触率一直维持在59.5%-
60.0%之间,说明广播收听市场仍然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听众收听广播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其他媒体的
介入而大幅度冷却,广播依然生机勃勃。
 
                                           图6  2006-2015年中国广播接触率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2006-2015年

    2.广播拥有高传播价值的听众
 
                                  图7  2015年中国广播听众构成
                                    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

    当前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和汽车社会兴起所创造的战略机遇期,全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广播节目的创
作思维、传播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广播的“伴随”“移动”“碎片”和“互动”特点进一步凸显,扩大
了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数据显示,2015年的广播主体听众主要是25-44岁的中青年听众,男性居
多,超过85%的广播听众都是高中及以上学历。相比2014年,2015年广播听众呈现以下变化趋势:

    品质中老年增多

    2015年的广播核心听众依然集中在25-44岁,占比超过五成,但45-54岁中年听众占比超过两成,
同比增长4.55个百分点。鉴于45-54岁听众体正处于事业家庭繁荣期,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更追求
高端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该人群比例的上涨对广播来说也是一件可喜之事。

    受教育程度提升

    2015年广播听众的受教育程度整体得到提升,高中及以上中高学历水平听众比例超过85%,且同比
上升将近3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学历听众比例为25.4%,本科及以上听众的比例为13.4%。

    收入上行,含金量增加

    2015年广播听众的受众价值也得到提升,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上的中高水平的广播听众比例将近
七成,同比上涨将近十个百分点。其中,月收入在5000-9999元和10000元以上的听众占比分别为22.8%
和9.7%,同比分别上升了6.47和3.15个百分点,可见广播听众含金量增加,愈发具有高传播价值。
分享到:
[打印] | [关闭]
 
行业动态
·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美食节目...
· “广播融媒大数据应用实践”高峰论坛 ...
· 吉林广播电视台考察团到赛立信访问交流...
· 赛立信媒介研究用户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 布局5G,广播靠什么弯道超车?...
· 赛立信与四川广播齐发力 决胜广播营销...
· 湖南交通频道抢占广播广告价值新高地...
· 全国广播年度盛会丨京东·2018上海...
权威发布
· 2019年04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9年03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10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9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移动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8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 2015年07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

 

 
友情链接 更多>>

广播网 赛立信研究集团 市场调查网 播音主持网 3SEE网  媒体刊例网 

返回首页  | 电台频率  | 在线收听  | 官方微博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播资讯网-媒介调研行业专业网站,权威收听率数据发布,收听率调查,在线收听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电话:+86-20-22263200   邮件:
media@smr.com.cn